示范性职教集团工作模式创新与实践
——以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2019-03-15 13:50牛传明
关键词:六安市职教中职

牛传明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158)

2013年,六安市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由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四所高职院校、24家中等职业学校和7家企业参与的“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集团活动的准则是:“共建共享、合作多赢”。

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坚持“政府主导、高职引领、项目驱动、合作共赢”的工作思路,积极创建政府搭台、集团唱戏的工作模式。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加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探索中高职在培养通道、课程体系、技能培养、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上的有效衔接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职教集团。

一、创新集团工作思路

(一)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是保证。集团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和支持集团开展各项工作。市教育局从职教资金中拨出一定经费支持集团项目运行。在六安市政府领导下,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集团以区域经济建设大调整和快速发展为契机,瞄准六安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立足六安、面向全省,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 强化高职引领

高职引领是关键。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理事长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引领下,组织开展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体系构建、招生制度、就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初步搭建起集团成员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 实行项目化运行机制

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是动力。印发了《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各工作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或个人可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科研、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申报项目。在这个机制下,职教集团各部、委将拟开展的主要活动编制成为具体的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落实集团的工作任务,保障工作高效运行。

(四) 实现合作共赢

实现合作共赢是目标。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和运行,大力推进市域中高职衔接,努力实现中高职在招生与考试制度、课程与教材体系、专业教学标准、教育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培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体系、实训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紧密衔接。

二、创新工作开展形式

(一)以基础建设为保障,有序开展内涵建设

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基础上,为保证集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制度建设上,集团理事会研究制定了《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工作部及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项目经费暂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各工作部及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确保了集团有限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

(二) 以教科研工作为突破,创新集团内教科研氛围

针对“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沟通欠缺,课程体系构建各自为政”的现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认真进行职业分析,从基于学科知识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计,建成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启动了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相关工作。新增了一批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弥补了原来部分课程的缺陷,促进了中高职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上的衔接。自集团成立以来,共设立教科研、中高职衔接项目、精品课程项目、教学成果奖项目、品牌专业项目、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近二百个。各类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效激活了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升了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集团有组织的加强对中职学校支持与帮扶

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在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坊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与帮扶。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安徽金寨职业学校,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叶集姚李职高等学校、六安技师学院等集团成员单位进行教学、示范指导;为霍邱工业学校、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建设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名师工作坊微课、慕课录播间、汽车实训室;承担中职学校不能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为霍邱县姚李职高、六安市金安职教中心等十余所中职学校学生提供实训课程,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四)积极开展专业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努力提高 “双师型”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每年暑期,集团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舒城职业学校、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完成各类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积极组织成员单位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分中心举办各专业“双师素质”培训,累计培训中职骨干教师达700余人。培训班的举办,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知识与技能,为广大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形成了师资培训国培、省培的延伸与补充。先后选派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等优秀骨干教师到中职学校开办讲座、指导专业建设方案修订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国培、省培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团内培训这一有效的补充机制。

(五)精心筹办市级中职职业技能竞赛

集团与六安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六安市每年一度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累计举办大赛项目达50多个,参赛的师生近千人,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得以实现,为选拔国赛、省赛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六安市中职职业技能的整体提升。结合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我市中职省级技能大赛赛点建设,帮助支持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园林绿化省级大赛赛点建设,帮助支持六安技师学院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省级大赛赛点建设。

(六)集团化办学优势突显,筑巢引凤效果呈现

集团积极协助市教育局做好每年六安市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编印发放六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招生宣传手册,着力宣传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六安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加强与省内各中职学校交流与合作,打破职业教育“围墙”,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在平等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现在域外的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桐城中华职业学校,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等十二所中职学校加入职教集团,集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三、 创新沟通方式 校企合作多样化

(一)走出去 引进来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增强内部凝聚力,集团派出相关专业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促进校企产学研成果顺利转化,同时集团为需要培训的企业员工进行送训到岗的培训方式,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扩大了成员单位的交流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企业派出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能工巧匠深入教学一线,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和制定的过程。通过“走出去”扩大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范围,通过“引进来”增强课程改革的目的性,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实现真正的“双赢”。

(二) 双专业带头人有效实施

专业带头人对专业的设置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也极为重视。通过集团内部十二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带头人进行慎重选拔,对六安市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采矿冶金六大主导产业进行认真梳理,在比较成熟又有先进性的企业里,遴选企业的能工巧匠为特色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中,双专业带头人全过程参与,这样即能保证理论够用,也能体现技术技能对行业的支撑作用。集团聘请了7名企业的骨干为7个专业的双专业带头人。

(三)引入“村校企”合作模式

大别山职教集团结合当前国家扶贫形势,对集团内联系的对口扶贫村,开展了村里提供土地资源,企业负责出项目资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深度合作模式,在六安市金安区杨公村、芝麻地村等地实施了急需人才培养计划,智力支撑大别山药用植物繁殖产业扶贫,创新了校企合作方式。

四、思维创新给职教集团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提升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通过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厘顺了“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沟通欠缺,课程体系构建各自为政”的现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深入职业分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计普遍运行,完善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启动了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相关工作,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建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 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通过对原有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整合,打造专业群通用课程平台、凝练职业岗位核心课、引进行业标准、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持续不断的研讨和实践活动,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从“对课程支撑的实验室建设”思路逐步转变到“对能力培养支撑的体验中心建设”思路上来,提升了专业建设内涵,延伸了课程改革方向。

(三)集团办学成果辐射全国,提升职教集团的影响力

安徽省职教工作会议上,集团做了“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交流发言,示范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作“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探索与启示”经验交流发言,把集团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思想教育模式和成果辐射到全国。

通过创新职教集团的工作思想,开创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促进了域内外各中职学校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了六安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六安市职教中职
六安六面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艺术天地
《晨曦》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