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研究

2019-03-15 02:04黄晓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生

黄晓婷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和初步定向阶段,高中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调查研究基于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需求,对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学生的生涯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多维度了解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并依此提出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普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大学专业与职业信息,增加学生实践体验机会;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加强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使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探索与规划;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28-07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由此开启新一轮高考改革进程,旨在“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2016年4月,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对学科有更大的选择权,有利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来看,高中学生中较少有人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自我规划的意识普遍淡薄,缺少对自己生涯的决策能力,大多是由家长代替做选择;加之长期以来受到应试的影响,学校与社会普遍关注學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造成高中生在大学专业选择、填报高考志愿时仍处于盲目状态,只好凭借分数选择学校,上了大学才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生涯发展,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寻找适合自己个性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推动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有利于学生度过高中阶段“自我统合”的发展性危机;另一方面,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出适宜自身发展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选择,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本调查正是基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发展的需求,对我校高一学生的生涯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从多维度了解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涯的个性化辅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为纵向比较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在高二、高三年级分别选取4个班学生辅以对比分析,各年级选取统一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77份,收回有效问卷665份,有效率98.2%。其中高一年级352人,高二年级155人,高三年级158人。

高一学生基本情况如表1(见下页)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学生问卷,是根据Swain的生涯抉择“金三角”和郭兆年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五个步骤,对郭兆年的“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学生问卷进行的修订和补充,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0题,包括自我认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个性的了解程度)、职业认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有关职业内容与特点的认识)、生涯抉择(根据自身条件、社会趋势和职业特点选择职业的能力)、生涯定向(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了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教育认知(对教育价值、教育与职业的关系的认识)五个维度,从这五个维度对高中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五点积分,经统计分析,问卷信度系数α=0.887,因此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第二部分,多选排序题:探索高一学生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主要的信息来源、遇到的困惑、选择的理由,以及需要的帮助,让学生按重要程度进行选择排序。

(三)数据处理

本调查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的总均分和各维度均分、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来检验不同影响因素对高一学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总均分和五个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维度进行事后多重比较。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从调查结果的总体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总均分为3.53,处于中等水平,但在自我认知(3.98)、职业认知(2.76)、生涯定向(3.18)、生涯抉择(3.75)、教育认知(3.92)五维度能力的发展上并不一致。在自我认知和教育认知方面发展较好,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能认识到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对未来发展的作用;但对社会职业缺乏了解,尤其职业认知能力发展较差,因而生涯定向和生涯抉择能力发展也受到影响,面临选择时存在困惑。总体来看,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还有待提高,职业认知需要重点关注。(结果见表2)

(二)高中三个年级间学生虽然在生涯探索与规划的总体能力上差异不显著,但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定向、教育认知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二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定向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高一、高三学生,而在教育认知方面,则是高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二、高三学生。(结果见下页表3)

(三)本调查选择了性别、独生子女、班级类型、学习水平(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在班内所处水平位置的主观判断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分为居前、居中、居后三种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这方面因素,来探讨对高一学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的影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

1.家庭中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间和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学生间,生涯探索与规划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5)

2.自我认知能力主要受到学习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学习水平居前的学生显著高于学习水平居中和居后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显著高于条件稍差的学生。(结果见表6、7)

3.职业认知能力主要受到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职业认知能力相对越好。(结果见表8)

4.生涯抉择能力主要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显著高于条件稍差的学生。(结果见表7)

5.教育认知能力主要受到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教育认知得分反而略高于母亲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结果见表9、10)

(四)探索高一学生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的基本情况发现:

1.高一学生对未来专业和职业认识的信息来源相对较为集中,以听到、知道为主,通过实践体验获得较少。(结果见表11)

2.对所学科目与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时遇到的困惑具有普遍性,“如何抉择”和“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是主要问题。(结果见表12)

3.对于专业和职业的选择理由相对比较现实,如“工作稳定”“能够赚钱”“未来好就业”,但清楚地基于“自我兴趣”的选择是最重要且首要的。(结果见表13)

4.对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提供的帮助上,也集中在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了解和如何操作方面,并且“如何认识自我”仍是最重要且首要的需求。(结果见表14)

四、教育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普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或职业院校非常普遍,并受到广泛重视。但在普通高中阶段,并没有纳入教育的整体工作之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倒逼高中为学生补上生涯规划这一课。

为此,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高中生发展指导的战略高度,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将生涯规划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全面的指导。

(二)提供大学专业与职业信息,增加学生实践体验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教育认知能力发展较好,但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却处于中等水平,关键在于对大学专业与社会职业了解太少,导致在生涯定向和抉择上的盲目。在“对大学专业与职业重要程度排序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得到的帮助”项目的调查中,均集中反映出学生对大学专业与社会职业了解的需求。

为此,学校需要广开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大学专业与社会职业信息;利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渗透相关专业与职业内容;邀请往届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各行各业家长代表来校与学生座谈交流;增加校企合作,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各种职业的认识,明确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锻炼自身的能力,最终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涯抉择。

(三)关注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特点,合理安排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定向、教育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定向三个方面都要高于高一、高三学生;而在教育认知方面,高一学生则高于高二、高三学生。因此,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合理地安排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自我探索”和“生涯认知”为主的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二年级组织“生涯探索”与“生涯体验”的实践活动;高三年级可根据高一、高二的探索与体验的积累,设置“生涯抉择”的指导性课程与个性化辅导,从而使生涯规划逐层递进、相辅相成,最终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对自己未来学业和职业领域的选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使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

在探索不同因素对高一学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的影响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父母文化程度高低等都对学生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中的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们有效地挖掘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增强自信;确立明确的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专业类别信息与职业环境信息资料,促使其有勇气自主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注: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研究”(jk1350322A)及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普通高中生涯规划实践研究”(XLZX-J201717)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4]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5]杨来恩、陈丽翠.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及指导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省六市十校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3(2):90-95,74.

[6]盛柳柳.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J].研究实践,2015(20):9-12.

[7]王雅文.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8]肖夏.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及生涯教育对策的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9]蔡娅丽.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D]. 烟台:鲁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300204)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