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你用好了吗?

2019-03-15 02:04郏蒙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验活动

郏蒙蒙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不要用、怎么用,都是困扰心理授课老师的难题。本文通过一个“情非得已”的开始,两个“心悦诚服”的收获和三个“真心实意”的教材使用经验来分享使用心理教材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心理教材;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34-03

一节优秀心理课的形成,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定主题,主题要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构框架,框架要顺应心理课教学逻辑,能够顺水行舟达成教学目标。备内容,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增强学生内心体验。除此之外,还要心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复推敲试讲,心理教研团队对活动课目标设定和达成的深挖细想,学生对心理教学内容的全情投入。众多要素相辅相成,方能推出一堂好的心理课。

一堂课,从无到有,费尽心力。但如果一位心理教师花费无数精力,打磨了几节优质心理课后,偶有一日翻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也许会瞬间发现此间相似之处。本文结合我运用心理课教材的一次深刻经历来谈谈如何提升心理课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一、一个“情非得已”的开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科化倾向,并非意味着不要用学科教材书。只是,很多心理教师,包括我在内,都无一例外地忽略了心理课教材。

一本心理教材到学生手里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学校不开设心理课,学生是不会有心理教材的。开设心理课程后,也会有部分学校因不知道该订哪种教材而搁置此事。相对于学生,心理教材到授课老师手里就显得容易得多,但市场上教材种类繁多,很多老师只是把教材作为参考,很少会依照教材来上课,上课主题和内容也多是依靠自己“奇思妙想”来实行。

一节课可以奇思妙想,但如果是一个系列课程,仅靠心理教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肯定是不行的。此外,不同年级段学生需要的课程教育也不同,需要一个课程教材对教学内容高屋建瓴的把握。在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有些心理课内容是自己翻阅参考书籍觉得有共鸣的,有的心理课内容是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有所需求而制定的,也有的是观摩了一些优秀的心理公开课而模仿学习的。但当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全部开设心理课后,我发现自己多年累积的心理课只是集中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考试心理等几个方面,其他像学习心理、生命教育等都有所欠缺。开展心理课教学,不仅仅需要一节节生动的课,还需要一个科学的整体的课程规划。就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重新捧起心理教材,把自己準备的课和教材框架一一对接,也不断寻找整个体系下自己的遗漏之处。

二、两个“心悦诚服”的收获

使用心理教材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理教师吸取教材精华并推陈出新的过程。

现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心理健康”教材中高中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提升你的媒体素养”为例,分享运用心理教材进行教学工作的收获经验。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活动主题

在数次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比如长时间手机刷屏同一类重复资料,对网络信息深信不疑,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价值观。准备一节心理课,帮助学生提升媒体素养,成了困扰我的难题。而当我查阅资料时却发现该主题可供参考的教学材料几乎为零,正当我无计可施时,偶然间翻阅《心理健康》这本教材,发现该主题在这本教材目录上稳稳当当地放着。欣喜之余,不由得感慨编者的智慧。

在第六课“提升你的媒体素养”教学前言中,编者阐明了主题背景和思考: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依赖于媒体。但媒体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可能导致个人对社会的看法出现偏差,信念难以坚守。从主题背景说明中,可以看到在信息迅猛发展的现在,如果学生不能用理性、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媒体信息,他们很有可能会出现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为此,提升高中生媒体素养迫在眉睫。

主题设定的一拍即合,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这么多年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对教材的不重视,选题背景思考时的不深刻,等等,也让我迫切地回归到教材,汲取教材的能量。

(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逻辑框架

在备课时我发现自己始终在导入环节徘徊,花了大量时间将导入环节进行美化,但是一涉及整体课堂架构时就没有思路。在长时间的资料搜索中,关于媒体素养提升方面的教案一无所获,手里可用的材料也非常有限。我就重新回到教材,反复地看,一字一句地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抓住了两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媒体素养的含义还有提升媒体素养的方法。这两点看上去简单但真的很重要。整堂课的架构就是围绕着媒体素养是什么,怎么提升来展开的,而光是媒体素养是什么就可以有很多的内容。当我用教材把课堂的逻辑一点点明朗化的时候,我是真的非常敬佩编者,真的很了不起。

三、三个“真心实意”的教材使用经验

(一)让心灵故事更贴近心灵

在“提升你的媒体素养”一课中,开篇有一个心灵故事《他眼中的社会怎么了》。故事讲的是原本有理想、有追求的高中生赵恒因为受网络、报纸等负面信息的影响开始怀疑人生价值和信念,并不断搜集各种负面新闻,一遍遍印证自己的片面想法。我引用了这个心灵故事,希望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共鸣,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个故事却是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来讨论。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

我将心灵故事中“他”表述进行改变,用赵恒的自述口吻“我”来讲述他的烦恼,并请学生阅读两篇心灵故事,看看是否有变化,这个改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猜你喜欢
经验活动
“活动随手拍”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相关经验
不在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