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9-03-18 01:51张维涛
甘肃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张维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2—01

爱国是修身做人的主要前提。小学生作为将来中国梦实现的生力军和缔造者,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显得尤为主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更应该注重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作为我国传统美德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同在,只要有教育就应有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和我国数学史的对话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科书需提供一定的阅讀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等,供学生从数学发展史中提取有利于自己学习数学的素材。按这一要求北师大版教材在高年级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数学史。这样,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接触俯拾即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平台,让学生和我国的数学史对话。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家,了解他们的成就,为他们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感到自豪,从而感受我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自然渗透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时,在学生经过充分的活动,认识圆的基本特点后,在巩固环节出示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在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

二、在和数学情境的对话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现行使用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定情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小缩影,不仅蕴涵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蕴藏大量的人文因素和社会现实。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提炼和整合问题情境中现成的爱国主义素材和现实概况,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教学“生活中的比”时,开课伊始,出示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杨利伟展示国旗的情境,大型比赛贴在脸上的国旗图,手中拿的国旗图等,提问:“这些大小不一的国旗为什么比较像?它们长和宽的比是多少?”通过让学生研究不同规格的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从而发现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不仅让学生感受神五发射的宏伟场面,惊叹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而且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了国旗的知识,懂得重大场合升国旗的意义,增强他们懵懂的爱国意识。

三、在和数字的对话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数字的显性特点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主要抓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设置现实性强、生活味浓、时代性特点显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然后让学生感受数字背后的现实,通过数字让他们体验感知现实世界,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为中国梦而努力的爱国情怀。

如,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2016年9月26日,口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正式运行,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通过计算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更让学生惊叹于数字背后真正强大的是我国的科技。在学生完成计算后,笔者又补充:“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查资料”。通过课后反馈,学生兴趣盎然,知道了“天眼”的许多知识,更知道了南仁东。这样,学生的价值取向里就会多一点对科技的敬畏,对科技人的敬佩,就会有对逝去的南仁东这一科技巨匠的惋惜,而不仅仅局限于时潮的追星。同样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出示我国环境污染方面的百分数,让学生通过数据体会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意义,从而产生民族自危意识,让爱国从节约一张纸、少用一个垃圾袋开始。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