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坏死性皮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2019-03-19 03:23吕江波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坏死性根部猪舍

吕江波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00)

猪坏死性皮炎是猪坏死杆菌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型,是由坏死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坏死性炎症的变化,病理进行全身化时往往以脓毒败血症的表现形式导致患猪直接死亡。该病的发病过程虽说是慢性的,但却极具传染力,起初的病情不太明显,一旦严重就会导致患猪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1 流行特点

由坏死性杆菌引发的猪坏死性皮炎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坏死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在猪舍地面、围栏以及猪的肠道内等都有存在。在每年天气炎热以及潮湿的季节,仔猪、公猪和母猪都容易发生该病。[1]任何温血动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上这种细菌,但是猪、牛、羊和马最容易感染。猪通常是因为皮肤出现损伤而感染该细菌,特别是猪群转移猪舍会导致细菌的持续传播,从而引发疾病。起初患病猪的全身症状不太明显,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体温逐渐升高、少食或绝食症状,通常因恶病质而致死。

2 发病特征

起初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米粒大的红色丘疹,经常瘙痒,之后丘疹再发展成为结节,结节变得又硬又肿胀。随之结节之下的组织逐渐坏死溃烂且快速扩展,从而形成了囊状坏死,发病的部位逐渐脱毛,皮肤颜色逐渐变白,从而导致组织坏死,逐渐形成灰黄色或灰棕色恶臭的液体,最后破溃流出。但由于创口的边缘不整齐,而且创口底端不平,导致这种坏死常常会产生4~5处左右,但是严重的患猪会产生10多处,甚至全身都会产生。一少部分病猪的病变能够深达肌肉韧带及骨骼,导致出现腹部穿孔和胸部穿孔的现象,这一类病症多发生于病猪的臀部及颈侧。此外,母猪也可能发生乳房皮肤坏死,甚至是乳腺坏死等症状。

3 临床症状

通常在发病的时候会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发展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患病部位会出现红疹,严重时会扩散到肌层。病猪身上的红疹出现病变时会慢慢结痂,结痂的下面就是脓性溃烂。病猪的病情十分严重时就会出现全身结痂的情况,并且这些结痂还能够竖起来,形同刺猬,但往往不会发生瘙痒状况。

起初创口边缘不整齐,且创口底端凹凸不平,干的结痂之下存在的脓液非常少,从而产生肿胀,触感是非常硬的,而且也没有热痛,随后在结痂下面就会产生坏死状况,并快速扩散,病猪患处逐渐发生脱毛现象。

病猪结痂下面一旦出现坏死症状,就会有一种液体逐渐从伤口中流出,并散发出恶臭味;部分病猪的耳朵及尾巴产生坏死之后会逐渐脱落。还有部分特殊病猪,大部分皮肤会逐渐坏死,最后脱落。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时少食甚至绝食,从而导致体温逐渐升高,机体逐渐消瘦,最终因恶病质而亡。

4 实验室诊断

4.1 染色镜检

在病猪病变和健康皮肤的交界处提取病料进行抹片处理,待到自然干枯之后放到染色架上,并使用甲醇固定2~3 min,自然风干后加上充足的姬姆萨染液或者将其放进染缸进行浸泡,染缸是必须要装有染色液的。然后在温室条件下染色30 min,之后在玻璃片的一端用蒸馏水慢慢冲洗,待到自然风干之后就可以进行镜检了。[2]镜检可见典型长丝状杆菌,细菌被染成蓝青色,组织细胞浆被染成红色,核细胞被染成蓝色。

4.2 细菌分离培养

在没有细菌的条件下把病料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放置在37℃厌氧环境中培养2~3 d后对每个细菌都进行染色和检查。根据对病料的染色可以看出各种形态的细菌,随后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结晶紫以控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发育,科学合理的调节pH值到最大,并放置在37℃的厌氧环境中培养2~3 d,就会长出灰白色的小菌落,该菌落的表面比较光滑且边缘不太整齐,菌落边缘会出现溶血现象,但是经过4~5代的传代培养后不再产生溶血现象,并在培养之后会散发出非常明显的恶臭味。[3]

4.3 致病性试验

运用纯化培养的病菌与营养肉汤进行接种,然后将其放置于厌氧环境中培养1 d,随后注射于两只健康小白鼠的尾根部皮肤,在另外两只健康小白鼠的尾根部注射没有细菌的营养肉汤进行对比,并将小鼠分开饲养。仔细观察小鼠的精神、饮食等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于死亡的小鼠要进行解剖检查,并提取病变组织保存于4℃冰箱中以备检查。

试验组的小鼠在接种后2~3 d逐渐消瘦,5~7 d后死亡,对照组的小鼠一切正常。解剖死亡小鼠,可以看到在尾根部皮肤下注射的地方有非常硬的肿块,里面有乳白色的脓液,且肝脏呈黑色状态。对肝脏组织部分进行提取,并进行抹片和细菌分离培养,能够看到和坏死杆菌形态一样的病菌。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员对猪舍的污水要及时处理,经常更换垫料,保证猪舍内的干净整洁。母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时要强化饲养管理,饲喂优质饲料,从而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合理调控猪舍密度,防止出现过于拥挤或相互撕咬的现象,从而防止皮肤及粘膜产生损伤。一旦发现猪出现外伤,应该尽快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

5.2 局部治疗

用温水冲洗病猪皮肤表层的坏死灶,并用刷子将坏死灶揭破,彻底把坏死的组织除去,再利用注射器接六号肌注针头,汲取0.1%高锰酸钾水喷射到坏死病灶上面。

5.3 用磺胺类药物灌肠

第一次用药剂量为0.2 g/kg体重,维持量为0.14 g/kg 体重,2次/ d,连用3 d。利用小胃管把凉水慢慢灌输到猪的直肠,以清理粪便并能起到降温作用,等到直肠里的水排干净之后,再把磺胺嘧啶片缓慢灌入猪直肠深部。过一会儿之后,再把50 ml温水灌输到直肠内冲刷药液的残留物质,之后压迫猪的尾根部,30 min后抽取胃管,再继续压迫尾根部约1 h后松开,让猪进行自由活动。

猜你喜欢
坏死性根部猪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降低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辐条根部缩孔报废率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