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重新选择

2019-03-22 11:07刘慕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倦怠职业

刘慕霞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一般认为, 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特别是助人行业中,可能产生身体不适、心理疲惫、情绪焦躁和压抑等现象,进而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厌倦即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后果会导致人们职业热情减退, 对工作不负责任,应付了事。 教师是一个全程助人成长的行业,研究表明,教师是一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大多数教师都可能在不同环境、 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乡村中小学教师是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 当他们出现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同时又能进行职业重新选择时,他们可能会放弃教师职业而选择其他职业。 教师的流失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会使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会造成不利影响。

1 乡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导致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1.1 学生管理难度大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乡村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入城市,很多学生的父母长年离家外出打工,在家庭教育中常态性缺席,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行为散漫,生活习惯差,难以管理。留守孩子的教育和安全管理既是家庭和社会的难题,更是乡村中小学校教师工作的“困境”。 当今乡村学校里有历史上最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也有庞大的网络原住民群体。便捷的网络时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资源,也强大了娱乐功能,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督, 留守儿童容易沉迷于电子娱乐游戏,影响学业,增加安全隐患,也加大了乡村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

1.2 工作负荷与收入不对等

乡村中小学教师一般要任教1~2 门或2 门以上的课程,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重,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1 h 左右。 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的政策出台, 但是与城市教师或其他富裕起来的从业群体相比, 不少乡村中小学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繁杂琐碎,负荷超重,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 当面对所教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都可以比自己收入高出很多时, 长年坚守乡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不免心理更加失衡, 这是导致他们工作情感衰竭的重要原因。

1.3 社会和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的逐渐提高, 不少家长把对子女的高期望寄托于学校教育, 教师则是这种压力的直接承受者。 少数家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无端批评和指责,教师则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长期处于这种工作氛围下,一些教师不堪重负,情绪低落,对工作慢慢失去激情。

1.4 人际关系与角色定位矛盾

同事关系和与家长的关系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两个重要因素。 由于当前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很难落实,具体到评优选好、职称晋升、待遇提升时,教师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也极容易挫伤工作成就感。

留守学生缺失家庭教育的同时, 也增大了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难度。 多数乡村留守孩子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的,祖父母们大多一辈子务农,在这个网络时代,显得“落伍”“缺少文化”,没有能力对其孙子孙女进行学业辅导。家长把对孩子成长的责任转嫁给学校老师,不少外出打工的家长甚至直接把孩子寄养到老师家里,把老师当成学生的“代替爸爸”“代替妈妈”,致使部分乡村教师角色错位,力不从心,焦躁疲惫。

1.5 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存在困惑

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偏低, 对职业认识度不高, 普遍缺乏个人职业的长期规划。 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迭代变化,一轮轮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乡村教师时常感到能力被掏空,专业成长困惑重重。 尽管近十多年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如火如荼,但是由于乡村教师编制紧,工学矛盾大,县级以上脱产培训的参训率并不高。

1.6 受教师人格特征本身影响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感受, 与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师性格的内倾或外倾、主观能动性、责任心、情绪调控、情感体验、自信与自卑、协调合作精神等内在因素,都会对工作产生影响。有些教师将教师形象理想化, 过于追求角色的完美, 自我要求严格,当发现理想和现实有较大差距,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收效不对等,就会茫然困惑,甚至否定自己,否定工作的价值。

2 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重新选择的影响因素与选择模型

乡村中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其选择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出于无奈继续进行低效率、低水准的工作;二是通过多种途径、谋求改变环境,包括调离原来单位(更多的是谋求进入城市);三是放弃教师职业,转而从事其他职业。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对乡村基础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其中,放弃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最大。

2.1 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重新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什么条件下, 教师会因职业倦怠放弃教师职位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呢?教师放弃教师职业、选择新的职业,一般自身不可控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新职业的预期收益。当新职业的预期收益高于现教师职业收益,就可能选择新的职业。二是新职业的稳定性和风险性。许多人开始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之一是其稳定性强、风险性小。而当教师职业面临新的改革措施,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要求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监督增强,会使得教师职业的这种稳定性减弱。 当新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差异较小, 而新职业收益明显高于教师职业时,教师可能选择新的职业。三是新职业的社会保障程度。 社会保障程度无疑是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当新职业的社会保障程度高于教师,这无疑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而当新的职业的社会保障程度低于教师, 但新职业带来的收益增长能够很好地弥补因为职业重新选择带来的损失, 也会使教师进行新的职业选择。四是新职业的工作压力和挑战性。部分乡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当新职业的工作压力和挑战性不大,即便是预期收益不变,也会使部分教师选择新的职业。五是工作时间与闲暇。教师工作时间长,特别是部分边远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闲暇时间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新职业的工作时间明显缩短,使得其闲暇时间延长,这实际上也是其社会福利的增加,也会使得其放弃教师职业转而从事新的职业。

一名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教师是否选择放弃教师职业,还会考虑自身的条件因素,这类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认知。一般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越高、能力越强,选择新的职业和工作地点的自由度更高,反之则低。当一名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因为任何一种原因、特别是不满足现状或受到不公正待遇产生职业倦怠, 其放弃教师职业的可能性非常大。二是家庭条件。教师的家庭状况也是影响教师是否放弃教师职业的重要因素, 不少边远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就因为家庭原因产生焦虑和抑郁,进而放弃教师职业。三是年龄与身体状况。年龄和身体状况也是影响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是否放弃教师职业的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身体状况越好,选择放弃教师职业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小。因为,年龄越小、身体状况越好,可能赢得的机会越多,预期收益越高。

2.2 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重新选择的基本模型

根据前文分析,设构成教师职业总收益的因素为:收入、社会保障程度、职业稳定性、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个人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家庭条件、年龄和身体状况。 由于自身条件因素是构成教师选择新职业的能力的要素, 故构建职业的总收益函数以个人不可控因素为外生变量。

假设教师的总效益函数为: 设R 为总效益;i 为收入(income),s 为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o 为职业稳定性(occupational stability),w 为工作强度(work intensity),t 为工作时间(work time)。 从事教师工作的总收益函数为:

Rteacher=f(iteacher,steacher,oteacher,wteacher,tteacher)。

教师放弃教师而选择的其他职业所获得的总效益为:

Ranother=f(ianother,sanother,oanother,wanother,tanother)。

显然,i、s、o 为R 的增函数,而w、t 为R 的减函数。一般来说, 存在职业倦怠打算进行职业重新选择的教师会以Rteacher 与Ranother 的大小比较来决定是否放弃放弃教师职业,当其基本判断为Rteacher〉Ranother,不放弃教师职业;但当其基本判断为Rteacher〈Ranother,选择放弃教师职业。

显然,一名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教师,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意愿, 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放弃教师职业而选择其他职业, 还需要考虑其自身的可雇佣性(宋国学,2007)。 构成可雇佣性的因素除了前述个人知识基础、工作能力所构成的工作中的胜任能力外,还有就业技巧、宏观环境和用人单位态度等因素。 其中,就业技巧反映了获得新的职业岗位的能力, 宏观环境反映了劳动力的供求数量和结构, 用人单位态度则体现为应聘单位的人才需求结构和对应聘者的基本评价。

以上述四个方面构成可雇佣性函数或职业选择能力函数:

设E 为可雇佣函数,es 为就业技巧(employment skills),c 为胜任能力 (competency),me 为宏观环境(macro environment),ea 为用人单位态度(employer attitudes)对于产生了职业倦怠并打算放弃教师职业的教师来说,现有可雇佣函数为:

Eteacher=g(esteacher,cteacher,meteacher,eateacher)对于产生了职业倦怠并打算放弃教师职业的教师所要选择的新职业的要求来说:

Eanother=g(esanother,canother,manother,eaanother)

当Eteacher≥Eanother, 可以选择到新的职业;而当Eteacher≤Eanother,则难以选择到新职业。

故教师在产生职业倦怠后, 打算放弃教师职业并能选择到新职业的条件是:

Rteacher〈Ranother,且Eteacher≥Eanother。

3 减少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措施

显然,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发,希望缓解或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尽管人才的流动是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 对于乡村中小学来说, 不希望过多的教师流失。 因为,过多的教师放弃教师职业,使得原本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不均衡。 而要缓解或降低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根本的途径还在于使Rteacher〉Ranother,且Eteacher≥Eanother。

3.1 改善教师工作的人际环境

应该说Eteacher≥Eanother 体现的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及其微观环境(其中me 是短期内变化较小的量或为不可控因素,故不作考虑)。从教师自身来说,就业技巧和用人单位态度两个因素可以综合起来, 即增强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教师的人际环境。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组织内部的和谐氛围、 人际关系的融洽对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中小学内部营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对于缓解或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具有积极作用。

3.2 增强教师的教育胜任能力

从Eteacher≥Eanother 来看,教师的教育胜任能力越强,对于自身的职业认知水平就会越高,当认识到自己cteacher远大于canother,其对于教师职业的认知就会远远高于对于其他职业, 往往会得出放弃现有职业风险很大的判断。

同时, 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根本策略是从教师自身解决问题,教师越是业务水平高,又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学工作越是轻松自如,也就越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使之有更强的教学能力,是增强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举措。知识和教学水平高, 教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美誉度和认可度就会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就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3 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

乡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偏低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不少地方规定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 但由于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级(职称)偏低,高级别职称评定指标有限,大多数教师评定中高级以上职称较为困难,而职称是确定教师工资标准的最主要依据, 职称的普遍偏低造成乡村中小学教师实际工资收入偏低。 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问题需要组织政策与社会多个部门的进一步协同。

3.4 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保障程度

稳定乡村中小学队伍,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城乡社会保障的均等化, 缩短乡村中小学教师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 逐步建立起乡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的优待机制, 如建立乡村中小学教师任职年金制、 就医优待等, 增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通过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保障而努力降低其职业倦怠。

3.5 保证乡村中小学应有编制数,控制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

乡村中小学、 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缺乏是导致现有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根本原因。增加编制职数,会降低现有教师的工作强度,这对于乡村教师恢复身心疲劳、更好照顾家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应当充分考虑教师在城乡工作的差异, 为乡村中小学配备相对充足的教师。 保证教师不因工作强度过大和工作时间过长而产生职业倦怠。

4 结语

乡村中小学教师因为待遇和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工作压力、 自身职业素养和心理特质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不利于乡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当教师选择其他职业的预期总收益高于担任教师的现实总收益评价, 且预期其他行业的可雇佣能力强于教师的可雇佣能力, 那么就会选择放弃教师职业。一部分教师因为产生职业倦怠而放弃教师职业,使得原本较为缺乏的乡村中小学师资缺乏问题更加突出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愈加不平衡。因而,需要从教师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加强努力,采取多样化措施,缓解或降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稳定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业倦怠职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