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9-03-22 11:22沈秀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代教育

沈秀琴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当网络接入方式从有线连接向高速无线连接的方式逐渐转变,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划门生活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袭来,从而导致了未来继续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舍恩伯格撰写的《大数据时代》著作中,认为2013年会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元年,表明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地推进,到了它最辉煌的阶段。目前,继续教育已经是终身教育里非常关键的构成之一,它作为了初始教育的一种延伸,是一种职后教育,很多人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因此,以大数据时代为前提条件,研究高校在继续教育转型方面的情况,给予目前的和以后的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的转型更多的方法。

1 大数据时代的界定

现在,可以有几种方法来界定大数据,其中就包括了数据的复杂性、体量和价值等方面。麦肯锡公司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使用数据的体量方面对大数据进行界定。在2011年的时候,该公司还出台了题为《大数据:创意、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领域》的文件,里面就认为大数据非常大,导致普通的数据库软件不能对大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比如采集、分析和整理这些数据。但是,麦肯锡公司无法阐述清楚大数据的大小究竟如何,该公司认为大数据的规模是不断改变的,也就是说由于时代的不同和技术的更新,数据集将因此变得越来越大。从复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规模非常庞大的有用数据源导致查询更加不容易,也就是说大数据具备非常高的复杂性,所以,复杂性能够作为大数据中的首要性质,其中的大概呈现在数量上,同时也呈现在复杂性上。而就价值而言,我们只能解决数据庞大的一些问题,但是对于数据量少的问题而言,解决的问题就无法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凭借研究和探索这些数据,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2 大数据时代下继续教育转型面临的机遇

2.1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升级为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带来机遇

由于中国的高新技术前进非常神速,整个国家应该有更多的人才作为支持,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整体情况,对中国的继续教育在推进方面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由于掀起了大数据的时代,当代社会的网络数据、科研数据与感知数据已经非常繁多,改革技术与知识的步伐达到了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上早就不存在“一次学习”的原始理念,而“终身学习”的理念被所有人接受。现在的中国,在经济的推进方面发生了一些改变,而其中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则算是最关键的,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前景有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就受到了全球教育领域和科学领域的重视,大数据可以让教育和数据很好地放在一起使用,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中,产学研相结合自然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必要方法。因为现在的中国仍然在经济改革的关键阶段,对于中国职业的岗位、产业和行业等领域而言,它们的劳动力能够相互任意地更改,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展开了相互的竞争,那么中国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改革,让经济和产业结构都能得到改进,使得中国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

2.2 大数据时代使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因为互联网的问世,因为大数据时代的问世,社会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进行互动或获取信息,其中就包括了微信、微博和QQ等,于是就产生了一些辅助的功能,比如可以搜索“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和“猜你喜欢”等;以阿里巴巴和淘宝为代表进行说明,在这些网站里可以任意查看需要购物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提示性的内容出现,比如有“你可能喜欢”或者“为你推荐”等字眼的出现,分析形成该类提示的原因为:由于大数据可以方便、迅速地获取一些信息,尤其是人们通常在网络上比较喜欢的这部分资料,其中就涵盖了人们查看的网页、通过网络而撰写的动态信息、查看和购买的产品资料等内容,上述的信息都将以数据集的形式,进行收集、归纳,然后进行总结,从而针对各种人群呈现出因人而异的建议、预测和推荐。

2.3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资源的扩充为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中国在继续教育领域中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绩,远程网络教育、成人高考、电视大学和成人自学考试等教学方法都逐渐兴盛起来。首先来说,就中国所有的高等院校而言,他们的办学条件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改变,高等教育的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渐增加,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和观念、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从而给予继续教育更多的物质基础,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教育也正在不断前进,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教育,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和组成的调整,可能导致部分高等院校在生源方面得不到满足,就目前高等院校发展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将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如此一来,高等院校将会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对剩余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反过来可以促进继续教育领域的推进。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全面树立开放型的继续教育发展观念

高等院校在推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将大数据作为支撑的平台,给那些开展继续教育的学员带来更多快速、可行、高效的技术和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终身教育的理念,然后加入继续教育的队伍中来。就那些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人员而言,他们应该凭借移动网络和网络的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到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同时明白社会上不同领域人才的真正要求,提高教育在协助和沟通方面的效率,以在继续教育中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基础,逐渐完善和健全继续教育的方法,尽量做到个体化的设计,加大刺激产学研在继续教育中的灵活应用,从而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3.2 “学校与社会并重”,规划转型发展新目标

对于“学校与社会并重”的计划形式,成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反映。长久以来,因为中国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都是以“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最终目的,这样仅仅反映出高等教育原始的价值观念,但是无法包含高等院校中的继续教育给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使得中国的高等继续教育即使已经进入鼎盛的时期,不过它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一直在“被过时”“被替代”和“被消失”的环境里徘徊不前,同时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继续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由于教育产业化与撤销合并等变化而受到影响,所以现在必须对此做一些改变。对于目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来说,对其进行改革变得非常棘手,不仅仅要针对学校内部的学生,同时还要发动社会不同领域的力量,高校继续教育本质上为一种现代的国民教育,“补偿性教育”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市场教育服务”同样不是最终的目的,促进个人的综合提升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刺激现代文明的发展才是它的主要社会责任,就另外一些继续教育模式而言,都只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最终目的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同时,应该认真分析改革最终目的的具体组成成分。首先应该呈现出大气势和大澄澈,号召“以人为本,贴近文化、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提倡灵活、规范、高校、快速的发展特色,提倡刺激个体的综合提升,给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目标。其次就是大视野和以大对接,通过新目标包含的学历教育、学校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培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部分,随时关注这些教育形式认识新目标计划的程度,以及对它的看法和采取的措施,持续健全新目标中的内涵参数。然后就是大变革和以大从容,让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进程的新目标,呈现出人有我优、人无我有、人全我变、人优我全的特征,同时通过持续地前进,增加新目标在亲和力与传播力方面的提升,从而在社会上达成共识。

3.3 积极构建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新格局

(1)稳步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将保持最初大小作为前提条件,强化推进成人函授的教育,将上水平、上规模当成高校继续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部分。让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投入到成人高达专和高达本半脱产等形式的教育;对职高专业实行高职教育;通过相关的职业学院,建立同高职专业有关的本科专业和专升本;不断加强联合办学的开展,其中以中职教育为代表,拓展地方成人学历教育的应用,增加它的生源数量,将稳定承认学历教育的办学质量作为前提条件,让教育的规模能够得到不断的加大。

(2)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应该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所提到的内容,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示范试点项目启动会议》与《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精髓进行全方位地执行和实施,不但要在教育部允许的几十个网络教育试点的院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还应该尽最大努力利用这种网络教育的一切资源,然后尝试着发展王牌学科的函授专升本专业,形成相应的远程教育试点,规划网络教学的方案与专业课程的简介,找到一些原创的网络课程,健全网络教育的相关规定,将整个学校的力量全部发动起来,主动规划并努力获得现代的远程教育资格,尽量申请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并进行远程教育试点的相关工作,为达到高效继续教育改革的目标而不断前进。

(3)倾力发展社会培训教育。高等院校应该提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里提到的一些观点,比如应该促进所有人进行阅读,刺激参与这些美术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都可以自由表现和舒展开来,甚至形成了激烈的讨论,让艺术美得以在学生内心升华。

3.4 提高老师综合素质

老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自身的一言一行也备受学生关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挖掘美术欣赏课堂的内容,以更丰富和更优秀的作品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还需要将这些积极正面的情感落实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等,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 结语

中职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中职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德育教育纳入平时的重点工作中,进而在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教育。对美术欣赏教学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一方面不能将美术欣赏变成德育教育的说教模式,更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独立于“双基”教育之外。只有把握好这两者间的尺度问题,才能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才能开创出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时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