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晋中经济 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2019-03-25 08:11冀泓彤冀泓吏
法制与社会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晋中市经济发展

冀泓彤 冀泓吏

摘 要 晋中市要实现市委“苦干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和“两个全面”奋斗目标,借助山西省的政策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在这一目标下,如何发挥晋中优势,释放创新活力,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晋中市亟须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晋中市 创新型城市 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冀泓彤,中共晋中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经济管理、协调发展等;冀泓吏,中共寿阳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经济政策、依法治国等。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323

目前,晋中市的科技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及巨大的潜力和空间。省委、省政策做出的两项创新驱动战略决策,我们晋中都处在核心和前沿的位置,一个是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另一个是山西“农谷”,这两大战略都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突破,依托这两大战略,晋中迎来了经济转型跨越赶超的重大机遇期。晋中市要实现市委“苦干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和“两个全面”奋斗目标,深度融入山西的綜改建设当中,就迫切需要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带动作用,有效确保晋中市打造成为全省转型发展排头兵,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一、抓创新见实效

晋中市在结合市情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晋中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方案》(市发【2018】1号),并陆续出台了包括产业、项目、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由此可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要求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晋中市的科技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新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在我省获国务院批复建立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下,晋中市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7年出台了《晋中市政府关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包括现代煤化工产业、玛钢铸造产业、玻璃器皿产业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

(二)科技创新平台初步搭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市科技创新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实现试运行。平台形式各异,数量增多,在支撑全社会协同创新发展上发挥了研发策源地、要素集聚区和产业化助推器的作用。2017年,全市共有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8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以上产业技术联盟,40多个中试基地,综合排名全省第2,其中晋中众创家园、山传创壹林众创空间和晋中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三)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实施

晋中市着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了《晋中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关于建设晋中市人才特区的意见》,大力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551计划”, 2017年全市共引进14名创新人才和4名创业人才,并分别给予50万元一次性项目资助资金,共900万元。出台了《晋中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为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86个项目,以及5位获得杰出贡献奖的科技创新人员,共颁发210万元的物质奖励。

(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全市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着力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共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扶持项目7个、290万元,市级项目19项、360万元。例如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榆次区的老陈一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二、重创新补短板

虽然截至目前晋中市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晋中市作为国家中部欠发达内陆省份的一个地区,受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科技创新刚刚起步,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必定要攻坚克难,久久为攻。总体来讲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聚焦突出问题,补足创新短板。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市里研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方针政策,但政策落实迟迟不到位,例如政策的宣传贯彻不到位,没有切实有效的实施细则,创新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出现了“中梗阻”现象。

晋中市作为欠发达市区,创新力量薄弱,科技管理服务的职能比较弱化,科技资源分散,科研水平落后,科研配置低效等现象屡见不鲜,创新平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等活动的协同创新效果大打折扣,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流通共享情况不尽人意,只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府职能,才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二)创新意识不浓,科研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是基层依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群众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氛围不够浓厚。从政府层面来说,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依然不足,下到县乡,科技项目经费更是投入力度小,远远达不到相关科技法律法规要求;从社会层面来说,企业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投入低,全社会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也相对不足。

(三)创新人才严重短缺

由于晋中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即使出台各项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各类先进人才,创新人才依然存在总数少、质量低的困境。目前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认为创新的主战场在高校,其实创新的主战场以及最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在企业里,因为只有在竞争的第一线才有可能诞生最先进的技术。然而现状就是晋中市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主体意识相对薄弱,自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少,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四)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晋中市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涌现新科技、新项目、新专利,但很多科研成果往往只是停留在论文、专利、试验阶段,难以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工业产业的直接运用。

晋中市目前的困境就是科研院所、高校等研发机构不能很好地与本市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接,虽然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但是现行的不少政策法规对成果转化的优惠条件少,政策激励力度不够,难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更多的参与到成果转化中来。同时市里也缺乏得力的科技成果推广团队,专业队伍的缺失导致无人从事成果转化方面的理论和运作的研究与指导,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三、谋创新促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都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其作为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学谋划好今后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

(一)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1.落实相关政策

今年从中央到市级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提供了更多機遇,包括科研自主权和资源财物的支配权等,尽快出台并落实《晋中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和《晋中市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努力提高科研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充分提升创新主体的自主性,有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全市科研系统的创造性。落实好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激励和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2.加大研发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支出力度,改变全省垫底的现状。财政要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重点扶持一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资金需求大的科研项目。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成为创新投融资体系的一部分,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研投入体系。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1.建立科技信息数据库

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意、研发到孵化,最后实现产业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各类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下一步首先要制定实施《晋中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建立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依托这些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和技术信息的收集汇总,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聚集。引进深圳华为、苏州布瑞克等合作项目,实施农业部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等。通过资源共享、交易对接来加快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

2.推进产学研合作

要依托大学城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市校联动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与中科院、华东理工大学等省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外部高端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联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产学研合作各方紧密联系,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作为利益共同体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重视知识产权

积极推进晋中市成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做好县域和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企业、各类园区、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专利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三)丰富创新载体激发创新活力

1.搭建产业平台

当前不仅要把现有的各类技术中心、实验室、基地等平台用好,还要结合晋中实际,鼓励引进高水平创新和研发团队,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技术联盟、特色产业基地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平台,努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将这些平台搭建成为创新成果的有效载体,助推创新实践开花结果。

2.落实人才战略

把“人才强市”战略落到实处,要坚持把人才培养融入贯通到科技重点项目和任务中去,以市场化的方式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发现和造就一批引领科技潮流、勇于创新实践的前沿型领军人才。支持高校新区开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对口人才输送企业的重要领域、重大项目上,实现知识人才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衔接。支持企事业单位为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搭建平台,积极培养支持技术专业人才库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科技创新需求。健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

全力推进晋中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相信晋中市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动晋中市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创新型城市将不再是一纸构想,我们为晋中市勾勒的经济发展美好愿景终将跃于蓝图之上。

注释:

冷雪.2018“示范区”怎建设——聚焦三大目标经济述评.山西经济日报.2018-02-06.

王瑞刚.以创新激发创造活力.六盘水日报.2018-08-03.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城市晋中市经济发展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山西省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