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2019-03-26 01:01王应芬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王应芬

摘 要:一直以来,针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越来越多。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梳理,最后总结评述,并提出未来有待深入考虑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文献评述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83-02

引言

目前关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主要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但由于财政支出及其结构涵盖的内容及范畴较广,相关文献多而繁杂,不能对其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关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本文选取部分具有典型性的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进行综述,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出建议。

一、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阐释

(一)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与生产性支出正相关,或与非生产性支出负相关。1970年,Arrow and Kurz第一次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假定政府财政支出为生产性支出,并且列入到生产和消费函数里面,得出政府财政支出只对短期经济增长率有影响,而对于稳定时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1]。Barro(1990)认为,政府的非生产性支出对人均GDP的作用是负向的,而生产性支出对人均GDP的作用是正向的[2]。Greiner(1996)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公共支出对生产性公共资本有正向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3]。Kneller和Gemmell(1999)利用22个OECD发达国家数据研究得出政府生产性支出能提高增长率,而非生产性支出与增长关系不显著[4]。郭庆旺等人(2003)指出,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呈正向的影响[5]。Davis等(2005)研究发现,政府的生产性支出与增长呈正相关,非生产性支出与增长负相关[6]。孙正(2014)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遏制作用[7]。张凯强等(2018)在理论机制分析中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偏好生产性支出的特点,经济支出增加将提高经济增长波动率[8]。

2.经济增长与非生产性支出正相关,或与生产性支出负相关。Devarajan等人(1996)将政府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非生产性公共支出,他们认为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非生产性支出情况则相反;廖楚辉、余可(2006)认为,一些地区的生产性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不具有促进作用;王春元(2009)发现,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严成樑(2012)考察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生产性公共支出不一定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甚至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3.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确定。如Hulten(1991)的研究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公共基础设施对生产率的替代有正的效应;Munnell(1994)研究认为,公共投资中基础设施的生产性效应并不确定[9]。

(二)消费性和投资性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关于消费性和投资性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各个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针对消费性支出来说,Landau(1986)的研究发现,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Grier(1987)认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后,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的。庄腾飞(2006)通过对中国14个省区1991—200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在转型經济时期的中国,公共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结论[10]。

对于投资性支出的研究,Easterly(1993)认为公共投资性支出比重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关系,特别是投资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贾俊雪等人(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政府支出存在不合理性,物质投资的比例过小。Bose等(2007)指出,政府投资性支出占 GDP的比重对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吴洪鹏(2007)认为,增加公共投资会引导民间投资的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正的效应。

(三)地方财政支出的应用项目与经济增长

从地方财政支出的应用项目角度来研究,一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经济性支出与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李永友(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才存在经济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其他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现象。郭庆旺(2009)认为,经济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的,而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具有负影响。王华春(2016)认为,经济性支出只有在短期内才会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社会性支出会抑制经济增长。龚璞(2016)认为,全国30个省,经济性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社会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而一部分学者则将财政支出应用项目细分,具体分析它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熊云洋(2005)认为,经济建设支出、国防支出和社会文教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性,而行政管理支出和文化、卫生体育类的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了负相关性。刘华(2009)认为,经济性支出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一些社会性支出过高会抑制地区经济发展。杨友才(2009)认为,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关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龚六堂(2001)运用90个国家1970—199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得出政府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的波动对经济增长会起到负作用。段澈(2006)运用我国各个省份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结论。靳春平(2007)对我国东、西部地区1999—2004的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表明政府资本支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作用效果大。余可(2008)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十年的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他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张明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各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类型的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对于1997—2007年各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严成(2009)得出生产性支出不一定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地区差异的结论。同样的省份和方法,针对不同年份,高大伟(2010)得出了财政支出及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量和质上均存在差异;贺俊(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陈高(2014)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对各个省份1990—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差异。付桂娟(201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的结论为经济服务类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一般社会服务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戴金平(2017)采用1995—2015年各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减弱,各地区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很大差异。

三、文献评述与启发

第一,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经过系统地梳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主要观点,总结出已有的相关文献大部分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本文论题的相关实证研究分析,不论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纵使使用的研究理论模型差异不大,但是由于选取的数据样本、研究覆盖范围、计量模型及方法有所不同,致使大家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同学者在进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时,除了使用不同的数据样本、研究方法等外,对财政支出的结构划分,不同学者也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划分,划分总体归结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以及具体的应用项目。由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划分不同,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除了不相同之外,更是缺乏可比性,致使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多而繁杂,后来的学者们也不方便进行总结研究。

第三,数据样本、研究范围和方法的选取。正如前文所述,已有关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在实证分析部分不同学者选取的数据样本、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针对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覆盖范围涉及全国各个省份,有些许学者则以单个省份或区域为对象研究,对于多个省份或区域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而对于单个省份或区域的研究,学者们则采用VAR模型。数据样本、研究范围和方法的选取均不尽相同,学者在研究时需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进行合适选取。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虽然国内外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层次逐步加深,在经验研究中应用了包括采用VAR模型、线性混合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等,但是还仍然留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对财政支出结构划分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数据样本、研究范围和方法的选取欠缺足够的分析考虑,这些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  Arrow K.J.,Kurz M.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Press,1970:189-202.

[2]  Barro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3-125.

[3]  Alfred Greiner.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M].London:Ashgate Publishing Ltd Press,1996:8-15.

[4]  Kneller R.,Bleaney M.,Gemmell N.Fiscal policy and growth: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9,(74):171-190.

[5]  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6-12.

[6]  Lu Wang,Otto A.Davis.The composition of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and economic growth,2005.

[7]  孙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及经济增长的影響[J].经济经纬,2014,(7):122-125.

[8]  张凯强,台航.生产性支出偏好与经济增长波动[J].南方经济,2018,(7):121.

[9]  张明喜.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视角[J].财政与税收,2007,(10):80-86.

[10]  王新军,赖敏辉.财政分权、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7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10,(5):24-33.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