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2019-03-26 01:01欧汉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

欧汉杰

摘 要: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对南宁市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对精准扶贫有较大的效益。由于邕宁区乡村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和邕宁区实际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对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171-03

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邕宁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城区,贫困发生率为8.3%,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让邕宁区摘掉贫困帽子,让老百姓脱贫致富。随着国际园博园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落户邕宁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邕宁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统计,2016年城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41万人次,同比增长51.94%,增长率喜人;旅游收入达23.6亿元,同比增长45.03%,实现了人数和收入的双增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全城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邕宁区高度重视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把精准脱贫、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村屯、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多方齐动,对乡村旅游扶贫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对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南宁市邕寧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

1.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6年,邕宁区重点支持四个乡镇乡村旅游扶贫的7个贫困村坡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法有: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础建设、景区湖景点改造,在蒲庙镇华康村那皮坡投入900多万元,打造3家星级农家乐、新建1个旅游公厕、建设1个旅游服务中心、建成3 600平方米停车场、制作30个旅游标识牌,基本满足乡村旅游的硬件条件;在新江镇那云村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两边建设星级农家乐示范户若干个,打造不同的农家乐特色旅游产品;将徐汉林烈士陵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与乡村游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线路;在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充分利用5 000亩果柑产业园区的产业支撑、将坛里坡打造成市级示范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精准扶贫示范村的“三示范”典型村屯,依托鸳鸯湖环湖景观和坛里坡丰富的自然环境,修建2个观景亭、20米观景长廊、数个垂钓台和一个4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乡村旅游区大门,修复乾隆古庙戏台,开辟山地自行车环道,新建2—3家农家乐等配套。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成,有利于打造邕宁区几个乡镇的乡村旅游带。

2.走“农旅”融合之路,推进乡村旅游业开发。邕宁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是各乡镇的支柱产业,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邕宁区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转变单纯依靠农业的模式,将“农业+旅游+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要抓手有:第一,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香流溪、一遍天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坛里沃柑自治区县级示范区,秋实田园、坛墩果蔬、贵德沃柑自治区乡级示范区,以示范区为依托开发观光、采摘、体验等系列旅游产品,将农业的产供销与旅游的游购娱有机融合,不仅增加农业收入,而且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建设综合示范村和都市休闲农业带。邕宁区投入2 000多万元,将华康村、屯了村、红星村3个村建成城区级综合示范村和市级示范村。华康村2 000多亩洋紫荆、黄花风铃、大花紫薇、羊蹄甲等绿化苗木形成壮丽风景,隆康种植合作社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打造那蒙坡乡村旅游区、“那云—那蒙”公路沿线都市休闲农业带。走”农旅“融合之路,推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3.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人才,需要带头人和专业管理人才,宗旨是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邕宁区相关政府部门联合乡镇政府、村委,多举措扎实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学习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选派骨干村民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经验,响应国家“双创”战略,鼓励更多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办旅游经营实体,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政府给予相应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提升城区旅游景区景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定期和不定期旅游业务技能培训班;积极指导业主加强建设和管理,同时还注重加强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增强服务旅游发展的使命感;加强与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邕宁,增强人流量和消费量。最重要的是吸纳贫困人口到乡村旅游景区就业,从事景区建设、餐饮服务、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贫困户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使他们解决就业的同时,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可以持续为乡村旅游做出贡献,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

4.创新扶贫模式,推广“互联网+旅游+扶贫”。邕宁区紧跟“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将“旅游+”的模式渗透产业链和供应链,创新推广“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方式,开拓特色物产销售渠道。邀请企业高管和高校专家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免费培训一批批城区、乡镇、村三级扶贫骨干;成功引进1家“互联网+精准帮扶”O2O线下展销实体店进驻城区,并向南宁市区拓展。通过广西土野网等网络销售平台,搭建起“互联网+”原生态食材供应体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16年2月,邕宁区百济镇政府与南宁学院、南宁市清水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坛里现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互联网+精准扶贫“校政企社”合作框架协议书,四方合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合作模式首创,借助高校的智力、技术和资源等优势,运用企业的市场运模式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5月在联团村振企公司成功举办了一次火龙果网上销售活动,收益大增;2016年8月,城区与阿里巴巴公司举行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合作签约仪式,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正式落户邕宁区,让“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南宁市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村旅游扶贫资金不足,硬件设施有待改善。2016年,邕宁区有3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 912户26 438人已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为8.3%,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城区财政收入相对少,各种财政运行压力大,导致乡村旅游投入资金不足,而开发旅游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加之邕宁区乡村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乡村旅游扶贫只是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形式,只是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地方和景区做示范,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乡村旅游的特色开发,属于粗犷式的开发模式,虽然对道路、景区设施、停车场、旅游厕所等硬件进行了建设,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需求。要满足游客六要素的需要,在硬件设施方面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改善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是乡村旅游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还需要加大资金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挖掘邕宁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开发一系列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2.贫困户乡村旅游参与度底,扶贫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贫困户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对国家政策和市场运作不敏感、没有投资的理念和胆识,又受资金缺乏、信息封闭、权力资本、发展机遇等约束因素的影响,加之邕宁区乡村旅游还处在探索阶段、开发模式不完善,导致乡村贫困户旅游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弱,旅游参与度低,他们被排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受益主体之外。乡村旅游开发几乎被外来企业或者村里的富人“垄断”了,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只是“群演”,参与旅游经营管理的机会少,贫困人口的旅游效益被边缘化了,在他们看来只是打着扶贫的“幌子”,跟他们没多大关系,导致他们对旅游开发不满、甚至是反对排斥;就算有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也只是到景区干苦力、做最底层的工作,或者在街邊摆摊、从事非技术性工人和手工艺者,他们从乡村旅游开发中获得的利益过低,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和初衷。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乡村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困难。邕宁区要开发乡村旅游,人才是关键,有人才就有前途。通过对邕宁境内开展乡村旅游或者农家乐的红龙果生态旅游区、那贵坡樱花园、顺龙农业观光园、云岭野猪农庄、灵龟山农庄等多个景区(农庄)的调查发现,这些乡村旅游扶贫地旅游专门人才匮乏,组织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景区负责人都不是干旅游出身的,对乡村旅游的策划、运作与营销一知半解,负责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没有“科班出身”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其次,参与旅游服务的村民,基本都是临时工,缺乏相关旅游服务和接待知识,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又缺乏业务培训,他们没有旅游服务资质,缺乏处理旅游投诉或事故问题的能力。俗话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邕宁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转型升级,人才问题将是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邕宁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效益。扶贫工作是新时代各级政府最重点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民生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政府部门首当其冲,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以规划为引领。邕宁城区政府要牵头对乡村旅游进行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各项子规划,要坚持开发旅游规划先行;在规划的框架下,成立乡村旅游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负责单位和相应责任人、协助人,制定乡村旅游开发推进和落实机制。其次,以资金为保障。城区政府要争取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资金,统筹安排乡村旅游各项开支;对乡村旅游有实招、有成效的,在税收、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多元化进入旅游扶贫领域;还要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项贷款。最后,以效益为根本。乡村旅游扶贫的根本目标是让贫困人口获得效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政府做的规划和制订的政策必须以脱贫攻坚获得效益为导向、为结果,让贫困人口成为主角,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民就业、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2.以“真扶贫”为目标,构建有利于“贫困人口”获益的旅游扶贫模式。乡村旅游开发在有了规划、有了政策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将规划和政策落地实施,达到“真扶贫”的目标,就是要构建有利于“贫困人口”获益的旅游扶贫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抵制扶贫成为“富人”更富的现象,邕宁区乡村旅游开发要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和实效,让贫困户成为主角而不仅仅是“群演”,让开发商、经营者和贫困户共同受益。其次,成立乡村旅游开发合作社,以村委或者联合多个村委为单位因地制宜的成立合作社,贫困人口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认购景区开发的股份,以股份和受益的多少进行分红,让贫困户成为乡村旅游的主人;如果对土地进行转让、租借的,贫困户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租金;景区的开发建设,贫困户可以到当地工作就业,这样一来贫困户就有三份收入,势必会激发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会更卖力干活,坚决拥护乡村旅游开发。这种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值得探讨和实践,将会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

3.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而破解当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瓶颈,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落实目前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人员的各项福利保障制度,增加工资水平,完善用人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减少乡村旅游从业人才的流失。其次,提升城区旅游景区景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各式的培训班,积极指导业主加强建设和管理;对主要管理人员和骨干队伍要坚持“走出去”,到旅游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取经,增强负责人的视野,做到管理经验不落伍;另一方面,邕宁区要加强与周边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南宁学院是邕宁本土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南宁学院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其人力和智力的优势,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将相关旅游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放到一线旅游扶贫地区,培养能够满足乡村旅游、旅游专业营销和服务等应用型人才。这些校政、校企合作的举措,将会有利于解决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35-37.

[2]  邢慧斌.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127-129.

[3]  南宁:邕宁区抓好“三大工程”开创旅游扶贫新局面[EB/OL].广西扶贫信息网,2018-01-19.

[4]  南宁市邕宁区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EB/OL].人民网,2017-03-03.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
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任务式”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助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