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方法思考

2019-03-27 11:43张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张君

【摘要】与以往的高中数学的课程相比,改革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的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外,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素养.但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策略,旨在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高中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遵循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创新教学的方式,革新教学的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程的改革,从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佳

由于数学学科固有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因此,导致数学知识枯燥、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从而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佳.一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从而导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难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学科,甚至放弃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不合理的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单向的知识的传输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使学生离开教师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的方式,不能随着数学题目的改变而进行灵活的变通,使学生不能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产生固定思维.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解题过程中,难以科学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地减弱.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但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的依赖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解题,只会等着教师的讲授,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使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提升,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的心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差.

(三)缺乏良好的沟通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一些数学课堂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及时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教师的及时指导,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对数学学科失去信心.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及时的沟通,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数学教材自身的特点,数学教材的内容变动不大.一些教师可以不看教材就知道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对新加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以及掌握,从而难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定期组织数学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和教学的科研.使教师能够充分地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从而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的方式得到不断的完善,有利于教学的效果提升.

(二)创新教学的方式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确立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依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创新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能够成功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探索学生的具体学习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在小组的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产生的数学想法、数学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观念,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教师应对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避免出现探索的内容难度不适宜,从而打击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學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的信心,对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提出表扬,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规范学习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的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应尊重每一名学生,以亲和的语言、平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点拨,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艺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教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应用平和的语言,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从而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

(四)确立合理的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态度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难度较大问题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数学潜力,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置学习的坡度,能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讲授,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地理解数学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椭圆和直线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简单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到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逐渐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深层次的进行数学公式的运用,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能力,进行不同学习目标的设立,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总 结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循序渐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充分地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浅谈如何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J].才智,2013(3):140.

[2]户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33-134.

[3]刘春燕.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才智,2014(24):174.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