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健康中国行动

2019-03-28 04:02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重点人群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新的“施工图”。

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等十五个重大专项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 从前端入手,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专项行动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

从影响健康因素入手,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大亮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专家指出,健康中国行动文件通篇从前端入手,从健康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实现健康水平提升。

推进科学的身体活动、维持身体各项指标刻不容缓。健康中国行动文件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预期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健康中国行动倡议,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30 min/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

如何确保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预期提升到20%和30%;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政府部门应重视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卫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单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从健康知识普及和合理膳食,到全民健身和控烟,再到心理健康和健康环境促进,健康促进行动将在未来10年内让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科普更加规范科学。

2 一个都不能少,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对“一老一小”等四类重点人群实行“网格式”防护

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守护其身心健康,形成“网格式”防护。文件提出,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明确提出了个人和家庭应该采取的措施,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要达到1 h以上等。专家指出,这将极大地落实个人的健康责任,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特别针对妇女婴幼儿、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专项行动,对这些人群面对的特殊问题做出积极回应,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也是此次健康中国行动的亮点之一。

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的目标下,一个个到2022年和2030年的中长期目标表明了决心,显示出信心。

——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指出,围绕四类重点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

3 决战“健康杀手”,防控重大疾病——围绕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进行重点干预

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大约每10 s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一大凶险病症,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掌握4 h的黄金抢救时间窗展开急救尤为重要。健康中国行动指出,学习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正确的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有助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癌症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一大重症。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为了让患者用得起抗癌药物,国家有关部门打出“天价药”降价组合拳,不断加大对抗癌药相关政策改革力度。

随着我国居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健康中国行动明确表示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实施防治行动,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并为公众给出指导建议。4结语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指出,每一项行动都从个人、社会、政府三方面展开,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等各个主体,形成共治格局。此次健康中国行动的整体目标可以规划如下。

到2022年,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重点人群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重点推荐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