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9-03-28 09:26魏善春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

【摘 要】生涯课程成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新的关注点和生长点,生涯课程应遵循整体化思路,将生涯专项课程、学科渗透课程以及各类活动课程体系化,使其成为生涯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学生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20-02

【作者简介】魏善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3)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浙江、上海两地先行试点,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改革方案,“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錄取”的招考模式逐渐形成。以尊重学生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为旨趣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然而,权利的赋予并不代表能力的获取,多元选择的高考方案必然给高中的课程建设及高中生的生涯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倒逼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关注高中生的成长。

高考新政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有所长,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并开始规划各自的未来,以便在高中选课、高考选科择校及将来择业时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强化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有目的地去学习。因此,生涯课程作为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新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但是,生涯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着眼于某一门课程或某几个活动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生涯课程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科辐射价值,将生涯课程建设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之中,一方面建设专项的生涯课程,同时通过构建专门生涯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凸显学科课程之于学生整体生命历程的价值,以便将生涯课程的作用落到实处。

其实,每门学科课程都是多维的知识窗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学科了解各种知识领域,了解知识和社会的关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将来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学科知识也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时,学科教师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刻了解知识的价值和职业的意义,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规划,解决学科选择等实际问题。

西方国家在中学教育阶段即将职业能力列入学科培养目标,爱尔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尤其突出,为了提高学科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和能力,为所有学科制订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并努力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渗透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我国普通高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理念和举措正处于起步阶段,开始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探索,而本组文章中政治、化学、地理等学科与生涯教育内容、方法等的融合就是对“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擦出火花”的很好诠释。

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有多种途径和视角,其目标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职业体验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譬如本组文章中提到的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寻找生涯教育的契合点,通过对货币、价格等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其次,通过丰富多变的学科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以政治课中的“两会”“奥运冠军参与政治”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促发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科教学中还有丰富的生涯教育资源可开发、可利用,专题文章中提到的通过对化学诺贝尔奖得主生涯故事的开发,引导学生体悟生涯发展与个人职业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的关系,即为学科生涯教育的很好的例证;此外,深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使其内化为个人素养,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奠定很好的基础,通过阅读张艳梅和李锋老师的文章可以理解这一点。

生涯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的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其中,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主要解决的是选课、选考,以及高中三年的学业安排和管理等。为了充分发挥生涯课程的作用,更好地回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诸多挑战,生涯课程建设应遵循整体化思路,将生涯专项课程、学科渗透课程以及各类活动课程体系化,使其成为生涯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学科教学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