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9-04-03 05:40曹婷婷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存在问题作用

摘 要: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促使幼儿在不断深入多元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形成初步的人生理念。因此,幼儿舞蹈教学的开展有不仅有利于幼儿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本文就幼儿舞蹈教学的作用展开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办法,以期能为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舞蹈教学;存在问题;培养办法;作用

一、 引言

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因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并在教学中以舞蹈艺术为核心,进而提高幼儿在艺术探索中构建基础审美理念的同时,有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完善,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的舞蹈技能中得以贯彻。

二、 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目的

学前教育的构建内涵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构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掌握一定文化、艺术、德育、体育理论,进而培养幼儿能在智力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拥有专业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因此,开展专业的舞蹈教学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基本提升。

三、 开展幼儿舞蹈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 使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完善

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有利于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断促使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得到提升。有利于幼儿的肌肉、骨骼的扩张与塑造。同时,能够促使幼儿的心肺功能在舞蹈实践中不断健全。不仅促使幼儿的智力在舞蹈训练中得到开发,强化了幼儿韧带柔韧性,同时使幼儿的核心身体素质和基础身体机能得到建设。

(二) 使幼儿的品德素质得到优化

构建轻松的舞蹈课堂,有利于幼儿能在灵动的课堂中释放自我,并不断培养幼儿在教学中性格。舞蹈课堂的建立,有利于幼儿能在课堂氛围中充分与同学沟通,进而促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的舞种,使幼儿能在不同的音乐氛围中充分表现自己,使幼儿拥有大方、开放的个性,进而拓展了幼儿拥有优良的品德素质。

四、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不健全

某些教师在舞蹈课程的设计核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导致舞蹈课程的基础构建不科学。特别是教师极其重视幼儿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探索,直接导致舞蹈教学没有灵魂。不仅不利于幼儿拥有全面的舞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还使幼儿在接受教育中显得尤为被动,不利于调动幼儿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积极性。

(二)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某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健全,特别是舞蹈老师的舞蹈功底不强、专业素质不强。导致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不能将高专业度的舞蹈内容融入课堂,使教师对舞蹈教学多为敷衍。同时,还有部分教师的编舞水平不高,不能展现不同舞蹈风格的魅力,使舞蹈教学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导致教师不能依据严谨的舞蹈逻辑进行舞蹈编排创造。

(三) 专业实践性不強

由于舞蹈教学中缺乏实际意义,导致幼儿很难将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灵活转化。特别是现阶段没有具体的规则对学前教育进行约束,使教学实践只能局限于校园内。幼儿很少走出课堂,导致幼儿的舞蹈技能难以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及时反馈,不利于幼儿舞蹈技能的提升。

五、 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办法

(一) 优化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舞蹈教师需要从幼儿的个性差异出发,并根据幼儿的特点规划适用于幼儿的舞蹈内容,进而优化核心教学目标。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舞蹈课程的魅力和意义。同时,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身体素质,使舞蹈教学的开展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机能为核心的发展,进而促使幼儿能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中不断掌握核心舞蹈技能,促使幼儿的全面化协调建设。

2. 课程建设。学校应本着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不断优化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因此需要将课程核心方向基于幼儿的舞蹈技能的培养与建设,而不是以纯粹的舞蹈理论的课堂构建。同时,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舞种进行多元化课堂的开展。如爵士舞、拉丁舞、民族舞、国标舞等舞种的引入,使学生能够不断深化不同舞种的技能学习,进而在优化的教学环境中拥有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反馈。不仅有利于幼儿智力的拓展,还有利于幼儿多元化思想的基础构建。

3. 舞蹈技能。教师需要借助不同的舞蹈技巧不断完善幼儿的舞蹈基础,并在基础中引入合理的舞蹈难度,使幼儿在接受范围内的舞蹈技能有本质的提高。同时,舞蹈的选择要适用于幼儿学习,使幼儿能在不同的舞种中体会不同舞种融入的文化内涵。如对民族舞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民族舞技巧出发,并通过简易视频的展示,要求幼儿能运用视频中的舞蹈技巧,使幼儿能构建艺术学习信心,进而深化了幼儿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学重心应重视幼儿对舞蹈节奏的把握,将规范性动作技巧的教学内容融入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中,使幼儿全方位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得到提升。

4. 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从舞蹈的编排出发,并着重规划创意性内容的舞蹈编排,特别是能够创造趣味性高的舞蹈内容。因此通过合理的活动引入,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要求幼儿能基于对舞蹈的理解中进行自主创新编排,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灵动性。

(二) 优化实践意义

1. 舞蹈实践。教师需要在舞蹈课堂中不断优化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开放性。需要将舞蹈技巧反复展示于实际当中。通过舞蹈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内容进行模仿性操作,进而拓展了学生在舞蹈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幼儿能根据教师的动作中感受、体验舞蹈的亲和性,增强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主动性。另外,教师可以借助激励教学模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促使幼儿拥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2. 活动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并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进而深化幼儿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艺术素养。如学校可以开展文艺汇演并邀请其他幼儿园的高层进行观看,要求学生在压力环境下进行完整的舞蹈编排,并能结合实际表演改善自己的不足。因而使幼儿能够针对缺陷问题进行整改,有利于幼儿自主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开发。

(三) 完善师资力量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专业度,并在过程中进行教学探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并基于讨论会完善核心教学内容、专业基础和核心的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探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结合讨论意见进行教学整改,以此完善舞蹈教学的多样性特点。

必须不断完善教师的艺术素养,特别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使教师能够在培训过程中深化舞蹈编排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意义。另外,需要构建合理的规章制度,并结合规章制度实施流程化的责任机制,使教师能够本着对幼儿的智力、身体素质、艺术修养的全面开发完善核心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四) 改革评价体系

教师应本着科学性体系的评价制度,使幼儿能在活动中完善自我。特别是教师需要随时注重幼儿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和身体素质,在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规划和整改,以此解决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拓展性的舞蹈技能。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实践与考评的结合,使学生能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己在舞蹈学习当中的问题,并结合教师的意见进行整改。特别是教师需要从实际舞蹈效果、舞蹈技能、舞蹈编排、舞蹈特色进行考虑,使幼儿能本着自我优势的发挥中优化教学质量,进而拓展幼儿的舞蹈水平和艺术水平。

六、 结束语

幼儿舞蹈艺术的提升需要从创新化的舞蹈教育方法出发,并不断完善教师的舞蹈专业素质,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提升舞蹈技能。同時,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幼儿能在实践中拥有自我的思维导向,进而提升幼儿的实践水平,并为幼儿在对接学校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秦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J].才智,2017(26):127.

[2]潘萌.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6(10).

[3]田淑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6(48).

[4]黄夏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7(18):169-170.

作者简介:

曹婷婷,四川省内江市,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存在问题作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