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9-04-07 01:56李久芬张佳翔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温针浮针骨性

江 烨,李久芬,张佳翔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95;2.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则关节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用电针、温针及浮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比较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5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温针组及浮针组各35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脱落12例。电针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57.03±7.57)岁,患膝左12例、右11例、双8例。温针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58.03±8.87)岁,患膝左11例、右9例、双10例。浮针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57.34±8.83)岁,患膝左11例、右12例、双9例。3组性别、年龄、患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体征:a、前个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c、晨僵小于30min,d、年龄大于或等于38岁;e、膝检查示骨性肥大。存在a、b、c、d,或a、b、c或a、d、e。②临床及放射学:a、前个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c、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e、晨僵小于30min;f、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存在如a、b或a、c、e、f或a、d、e、f。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 ①近2个月以内曾接受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等西药治疗,或进行小针刀、推拿等疗法治疗者;②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等关节疾;③患有膝关节肿瘤、膝关节结合等疾病;④意识障碍,或患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患有全身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⑤有急性创伤、骨折等,或妊娠或哺乳期,或晚期关节畸形、残疾、丧失劳动能力;⑥无法配合治疗。

脱落标准:①晕针、针刺部位感染、损伤等;②缺乏疗效自愿放弃治疗,或受试验者没有完成治疗疗程及随访;③合并使用相关药物。

2 治疗方法

电针组:取患肢犊鼻、内膝眼、梁丘、血海、委中、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用环球牌1.5寸(0.3mm×40.0mm)毫针。患者取舒适坐、卧位,各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依据穴位特点进针,进针10~25mm,行平补平泻之法,得气后接通电针(犊鼻-梁丘、内膝眼-血海、阳陵泉-阴陵泉),用疏密波型,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以伴有肌肉节律性颤动或振动为佳,每次通电30min,每日1次,周日休息,两周为一疗程。

温针组:取患肢犊鼻、内膝眼、梁丘、血海、委中、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用环球牌1.5寸(0.3mm×40.0mm)毫针。患者取舒适坐、卧位,各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依据穴位特点进针,进针10~25mm,行平补平泻之法。得气后取1.5cm药艾柱,将艾柱点燃后悬挂于犊鼻、梁丘、内膝眼、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六穴针柄上,保持艾柱底部与皮肤的距离2~3cm,温度太高时可用硬纸板隔垫以防灼伤。每日2壮,周日休息,两周为一疗程。

浮针组:参照《浮针医学纲要》中慢性膝关节痛[2]的治疗方案。寻找患肌,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在患膝侧股四头肌、缝匠肌、股内收肌群、股二头肌、腘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腓骨肌等肌肉上用指目仔细触摸,寻找异常紧张或僵硬肌肉,稍用力按压可出现局部疼痛、酸胀者即为患肌。选取患处5~10cm范围内。患者仰卧位,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针尖朝向膝关节,使用进针器将一次性使用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皮下后手持浮针针座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避开血管、神经)向前推进,深度约30mm。而后持针座做扇形扫散运动,扫散频率约100次/min,扫散幅度约45°,扫散时间持续约2min;扫散同时配合患肌再灌注活动。操作结束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留置皮下,医用胶带固定4h后拔出。隔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症状积分评分(满分33分)[1]。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VAS评分尺长度为10cm,分别为轻度疼痛(1~3cm)、中度疼痛(4~6cm)、重度疼痛(7~10cm)。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X线显示正常。显效: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功能不受限,积分减少70%~94%,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69%,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疼痛等症状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小于30%,X线显示无改变。

5 治疗结果

3组症状积分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3组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分,±s)

表1 3组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浮针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后随访电针组 31 14.52±2.64 6.94±3.05* 5.81±2.09△温针组 30 14.90±3.53 6.47±3.07* 6.33±2.67△浮针组 32 14.53±4.09 5.78±2.61* 8.19±3.11

3组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3组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3组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温针组比较,△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后随访电针组 31 6.63±1.16 3.69±0.97* 3.96±1.30*温针组 30 6.72±0.93 3.16±0.92*# 3.60±1.75*浮针组 32 6.24±1.00 2.06±0.98*△ 4.49±1.28*△

3组疗效比较见表3、4。

表3 3组疗效比较 例(%)

表4 3组疗程结束1个月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为肝肾亏虚,或表卫不固、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养。治当补益肝肾、培补气血、祛风散寒祛湿、祛瘀通络。

针灸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濡润关节筋脉。犊鼻、内膝眼属局部取穴,可通利关节、宣痹止痛;足三里有补益气血、舒筋通络之效,是治疗下肢痿痹的要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可用于下肢痿痹、屈伸不利;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祛瘀通络、通利湿浊;委中为膀胱经合穴,常用于下肢痿痹疼痛;血海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功效,可使“血行风自灭”;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郄穴,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常用于治膝肿痛、下肢不遂等。诸穴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疏筋解痉之效。电针可使得局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促进血管舒缩、改善局部血运,促进关节腔内关节液的循环,营养软骨,进而增加软骨样蛋白聚糖的合成,延缓退变,缓解症状[3-4]。温针可补益气血、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不仅可改善微循环,还可清除膝关节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及基质的损害,促进软骨的修复。浮针可振奋皮部经气,推动气血运行,恢复经筋系统协调性,使主司膝关节功能与增强结构稳定性;浮针在局部扫散可调畅下肢足三阳、足三阴经脉,促进经络行血气、濡养筋骨、通利关节[5]。

电针、温针、浮针3种针刺方法均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改善疼痛症状。浮针短期疗效优于电针及温针,与浮针扫散手法协调膝关节周围肌群张力有关。而电针、温针远期疗效优于浮针疗法。

猜你喜欢
温针浮针骨性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