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2019-04-08 09:09
关键词:心室重塑冠脉

董 琦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14)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现象,此时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则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加大了疾病对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本次研究以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为背景,着重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非介入治疗)和观察组(冠脉介入治疗),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35f3.62)岁,病发到入院时间30 min~12 h,平均时间(5.32f1.23)h;观察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42f3.57)岁,病发到入院时间30 min~11 h,平均时间(5.41f1.1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非介入治疗治疗,包括调整血容量治疗、镇静止痛治疗、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首次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指导患者口服,1天用药1次,此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每天用药100~200 mg,同时选择0.6~0.9 mg/kg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患者进行静脉团注,首次团注剂量为总量的10%,团注时间控制为5分钟以内,剩余的药物则和250 mL的等渗盐水混合,并对患者静脉滴注给予,滴注时间为45~60分钟之间,此外按照患者情况给予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给予观察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即首先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患者的冠脉病变部位和狭窄情况,此后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的股动脉、桡动脉进行穿刺,并插入引导导管,经过导管将钢丝送入到狭窄病变的远端,并随之送入球囊导管,对局部狭窄处进行扩张,达到扩张效果后置入支架。完成介入治疗后,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指导患者口服,每天用药剂量为100 mg,同时选择低分子肝素0.4 mL对患者皮下注射,每天用药1~2次,连续用药7天[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室重塑情况,即对患者实施心脏超声,观察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即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实施检查,按照组别记录其检查结果,并实施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相近,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心室重塑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情况比较(±s)

组别 血浆BNP水平(ng/L) ESV(ml) EDV(mL) LVEF(%)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8.62f302.21 815.32f514.23 104.65f14.69 146.95f13.68 50.64f7.61观察组 486.31f306.15 318.26f215.32 96.32f12.59 135.67f12.82 54.36f9.68 t 1.39 6.54 8.31 15.28 10.26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病发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患者实施准确评估、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血浆BNP水平一直被定义为检测心衰的标志物,该物质是一种天然激素,主要是人体心肌细胞合成的,由于其生物学活性较好,在心室内的表达水平较高,因此可对人体心衰情况做出较好的反应[2]。而目前临床可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不同方法是否可改善患者血浆BNP水平,帮助患者心室重塑,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常规的非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以药物溶栓、纠正血容量等干预为主,但是药物治疗的时间窗一般有所限制,在病发6小时左右才可发挥较好效果,故而对多数就诊较迟的患者难以产生理想疗效[3]。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栓塞血管再通方法,其主要是通过桡动脉、股动脉对患者实施冠脉造影,直观的、准确的了解患者血管病变情况,进而使用球囊对患者血管狭窄部位实施扩张,完成扩张后再给予支架介入,使得患者血管再通[4];经过以上治疗,患者的心血管堵塞或狭窄引起的血流不畅情况可快速得到恢复,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现象,进而避免患者心肌出现长时间缺血而导致的坏死现象,有效改善了患者心室功能情况,此时血浆BNP水平随之得到显著改善[5]。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室重塑效果好于对照组,且两组血浆BNP水平治疗前相近,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血浆BNP水平,并对其心室重塑产生显著效果,因此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室重塑冠脉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重塑未来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