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08 09:09何春颖
关键词:预见性心血管实验组

何春颖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 桦甸 132400)

预见性护理是指结合患者疾病的特征,预先计划患者的护理计划,并在后续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的一种护理方法。尤其对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群体来说,在面对疾病时,更容易出现紧张、抑郁、烦躁的不良情绪[1],导致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绝望或抗拒的心理[2]。此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3~72岁,平均(62.12f1.56)岁;实验组年龄45~73岁,平均(61.67f1.16)岁。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采取预见性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式

对参与试验的12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CT以及心电图等手段进行诊断,其结果与各相关疾病诊断的标准相符合;此外,本次试验经院务审批,同时与患者签订同意书,确保实验公开。

1.3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心血管疾患者者展开常规性护理方式。常规性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及其他基础性护理。实验组则配合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健康护理法:针对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通过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医生做好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及冠状痉挛等疾病的预防等。一旦发现危险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通知医生。二是心理健康护理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情绪随时进行观察记录,根据患者要求为患者构建舒适的护理环境,并针对老年人患者特有的紧张、激动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提前了解情况,设置预案;同时,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措施前,向其讲解处理措施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模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三是护理人员对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开展生活的健康性指导,如调控饮酒和吸烟的数量,建议患者少喝茶水、早戒烟酒。四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构建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医患氛围,通过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疗质量。

1.4 评价标准

统计124例观察对象护理满意度,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咨询,从操作满意度、宣教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态度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测评,测评成绩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统计后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将两组护理方法有效性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综合来看,实验组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通常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3]。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身心抵抗能力较差,随着各器官功能减退,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身心备受折磨。因此,对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的护理要更加注重舒适感与安全感,尤其注重加强心理抚慰、环境提升等综合性护理。本文研究在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方法,除了对患者提供常规性药物治疗之外,还在操作方面、环境方面、宣教方面、态度方面以及预防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护理,通过满意度测评、对比,得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较传统护理方式能得到更为满意的护理。

综上所述,观察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因病痛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医疗信心和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血管实验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