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019-04-10 23:53刘芳明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图全球化教师应

刘芳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想要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分析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备课时,如果教师仍然习惯于只备教材,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情,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便无从谈起。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师的备课环节是在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班级的学情,进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如在教学《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课时,教师应侧重三大问题:①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②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这三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日益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构成出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是新世界格局的基础。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为小组合作、材料分析奠定了基础,但考虑到初中生的思维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现历史逻辑与本质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注重备学生的学情,并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精心設计好课堂提问

正所谓:“有疑才能长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课堂上析疑、解疑的过程中讲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就要说到《鸦片战争》一课,而在备这一课时,教师应突出两大板块:第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在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个板块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问题展开:①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②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危害;③林则徐实行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在教学《南京条约》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问题:①英国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②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③中国开始进入了什么性质的社会。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发现看似是因为鸦片走私而引起的战争,实际上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阻挡不了英国的殖民扩张策略。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

在教学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镇南关战役中,清朝老将冯子材带领中国军民明明取得了胜利,为什么战争的结果却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呢?”一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他们义愤填膺,纷纷痛斥清朝统治者的无能。学生通过讨论,从而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又如在教学《罢點百家,独尊儒术》一节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①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他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②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③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④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掌握汉武帝统治时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汉式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思维导图助推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比较零碎,且孤立单调,教师可以适当重新组合教材内容,把学过的历史知识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与事件的关联性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画成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如《美国的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多,课本知识比较零乱,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美国的发展史,教师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制作成一幅思维导图: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在思维导图中,知识结构的枝干有序突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了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六都中学)

猜你喜欢
导图全球化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