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建构

2019-04-16 10:32赵慧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评价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保障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确方向及应用效果,成为教育者的当务之急。文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赵慧,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104-02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学科性、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完整知识体系和综合性技能获得是成为人适应社会、进行终身学习以及自我实现的基础。知识体系的获得可以通过各门学科的知识学习,而综合性技能则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得以培养。

2. 过程与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实践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核心素养关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因而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需体现出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不同,其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各不相同。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主干,贯穿其他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以主题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能结合学科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三是以活动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由目标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即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关键的能力和素养。从大量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多地注重结果而非学生过程性的体验和收获,缺少对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忽视学生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核心素养。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思想上不重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处在半开状态,虽有专任教师,但教师上课随意,经常出现缺课或自习的情况,甚者出现被其他学科教师挤占的情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抱有上级不检查,与学校评价不存在太大关系,与其他课程相比不太重要,因而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侥幸心理,从而导致课程评价的失败。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必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很好的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传统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成绩分数为标准,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分数并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教师亦是如此,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具体来说,可以从活动的方案的设计、实施中的指导、成果展示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更多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用量规这种操作性工具,对每个环节制定评分标准。如在评价教师开发以“走进诗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时,可以从主题选择是否新颖,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活动环节是否清晰,对于给学生布置的任務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能否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这些角度去考虑,并且在对应的项目划分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明确评价标准。

2. 形成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既是对学生已经完成任务的反馈,具有总结的功能,又是对学生未来完成任务的期许,具有激励作用。具体来说,课程评价应达到以下要求:

(1)倡导综合化、全面素质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衡量,而不是以试卷成绩来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如在以“走进童话阅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掌握童话阅读的方法、养成童话阅读的习惯以及童话阅读题目的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2)借助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素养,评价过程带有主观性,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可操作性的工具,比如制定辅助评价标准如量规。量规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教师可在开发活动之前就确定好各个环节任务的评价标准,以此来更加全面、深刻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诊断性评价可以测量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状态;形成性评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矫正错误的方向,向正确的目标努力;总结性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最终的反馈,使其知道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三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纳入学校领导、学生、社区服务人员等。通过多主体的课程评价,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并且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等。教师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现有的资源,根据活动的主题找出资源的短板和长板。在做出一定的资源分析计划后,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社区合作等途径去争取更多有利的资源。在整合分析课程资源时,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主题和目标,有根据的归类课程资源,运用统筹的视角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最佳状态。比如在“走进童话阅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分析与整合中,教师可围绕童话阅读这一主题,分析童话阅读的书籍资源、教师资源,并从社区资源等方面来考虑。同时要注意家庭和学校的相互结合、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充分发挥育人合力的作用。在全面分析现有资源的状态后,围绕童话阅读的主题和目标,结合相关资源制定出课程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保证综合时间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三、总结

核心素养在目标定位上,侧重育人导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让学生习得跨学科的、可迁移的综合能力。学生在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真真正正地去体验、去学习,从而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本研究只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结构体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构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案,更好地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2]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3] 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

[4] 朱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 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1-13.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