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9-04-18 10:28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罗 兵

(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卫生院,湖北 荆州 433302)

腹股沟疝是一种腹外疝,主要是指患者腹腔中的脏器由腹股沟缺损处突出体表形成疝,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腹股沟疝患者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近年可以选择的术式较多,但局限性和优点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案治疗选取的80例对象,旨在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80例对象病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腹股沟疝,排除合并重大脏器器质性疾病、体质不能耐受手术以及具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临床资料源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将80例对象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42.8±5.1)岁,男32例,女8例;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65岁、平均(42.6±5.3)岁,男31例,女9例。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占比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给患者局部麻醉,选腹股沟韧带上2 cm位置到耻骨结节处平行切开;适当剥离患者的疝囊后翻转、分离,随后将疝囊切除并缝扎;将准备好的填充物以锥形放进患者的腹膜前间隙(注意将尖端朝着腹腔),确保上缘和疝环口更加贴合;用不可吸收线将其缝合,随即妥善固定腹横筋膜和填充物,注意填充物的补片内侧和腹股沟内侧是贴合的,选外侧切开以形成上宽下窄和两个尾端形状,将子宫圆韧带(女性)、精索(男性)内侧的组织游离,寻找最深的部位铺平补片,并将其妥善缝合固定。

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局部麻醉,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切除疝囊,并把突出体表的相关组织都回推至腹腔内,随即进行缺陷修补和固定,观察手术满意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监测和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4.0,性别占比用(%)表示,采用x2检验统计学意义;年龄资料和围手术治疗指标数值用(±s)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检验得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对象的手术时间短、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对象的围手术治疗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对象的围手术治疗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胃肠道恢复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 42.6±6.8 1.3±0.5 1.0±0.2 5.2±1.2对照组 40 67.4±5.3 2.8±0.4 2.7±0.3 8.9±1.5 t-18.193 14.816 29.820 12.182 P-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腹股沟疝患者出现嵌顿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用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是疝修补术,但疝修补术式较多。传统的疝修补术可以将患者的病情有效治疗,但手术操作复杂度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修补,同时手术操作容易造成疝囊周围组织损伤,多数情况下会对不同的组织结构进行缝合,造成缝合具有较大的张力,而修补组织的抗腹压张力较差,极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复发[1]。

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已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此术式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带给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亦轻[2]。本次研究中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40例对象围手术治疗指标均优,结果显示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短,可以尽早下床活动,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简单,无需对患者的疝囊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较大范围的剥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故而不会影响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术中使用的是生物材料进行局部填补,相关操作不会对患者腹股沟处的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手术操作尽量保存着患者腹股沟处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这给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几率也降低[3]。

综上所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