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

2019-04-18 10:28郭昶晔
关键词:血压常规高血压

郭昶晔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着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剧增而不断呈攀升趋势,患有此类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数存在诸多基础疾病,血管比较脆性,且弹性欠佳,极易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故而加强血压控制,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其生存质量的关键[1]。相较于其他疾病而言,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更甚,环境刺激、精神过于不安,不利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压,使得血压大幅度变化,故而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积极疏导其负面情绪,显得至关重要[2]。本文以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重点探讨了心理护理的应用。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接收的观察对象为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WHO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交流、依从性欠佳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0~88岁,平均(72.3±3.4)岁;常规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9岁,平均(72.5±3.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40例行常规化护理,即:遵医嘱为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治疗,普及疾病知识,指导其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组40例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即(1)紧密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第1d进行口头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环境,讲解治疗措施、护理要点,解答患者疑问,态度温和、亲切,尤其是听力不好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予以更多的耐心,并结合肢体语言,放松患者身心,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2)定时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每周进行1次,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讲解高血压知识、降压药的应用、血压监测,让患者意识到抽烟喝酒、肥胖、高钠饮食以及不良情绪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促使患者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每日主动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了解其心态变化,若患者焦虑抑郁明显,则予以针对性心理纾解,使其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按量用药可获得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缓解其心理负担。(3)放松练习。保持坐位,双手放置在膝上,闭眼,集中注意力,平缓、均匀呼吸3~4 min,然后睁眼。2~3次/d。另外,围绕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并指导患者想象一些愉快的事情,进而达到全身心放松的目的。(4)社会支持。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让家人多关心患者、理解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文娱活动,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念。

1.3 观察指标

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其抑郁情绪,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其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越严重;用SF-36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且SDS抑郁、SAS焦虑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s,分)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s,分)

小组 病例 生活质量 SDS抑郁 SAS焦虑研究组 40 88.6±7.1 34.5±5.6 33.7±8.2常规组 40 71.4±6.9 44.2±6.5 45.6±4.9 t- 12.811 13.405 16.716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好发于老年人群,加之合并诸多基础疾病、身体各项功能逐步减弱等,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更大[3]。老年患者记忆力欠佳,极易漏服或者是多服;多数患者不了解疾病,或者是因为担忧治疗费用问题而自私停药,遵医行为欠佳。另外,多数老年患者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家属对患者缺乏关心,极易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过度焦虑不安。基于此,临床加强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心、重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这对于控制血压,改善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紧密护患关系,定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纾解、全身心放松、赢得社会支持,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养成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改善了生活质量。由此证明,心理护理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将其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血压常规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常规之外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