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2019-04-18 12:42李钊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丘脑脑干基底节

李钊华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中山 528401)

急性脑梗死致病因素较多,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该类人群抵抗力较差,体质较弱,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一般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心脏等器官并发症也是该病重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1]发现,急性脑梗死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异常表现也不同,两者存在相关性。本文将分析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表现与病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到中山市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既往无心脏病史,心电图检查正常。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2例,年龄55岁-76岁,平均年龄(64.86±6.94)岁。梗死部位:脑干70例,丘脑-基底节区74例,脑叶96例。已排除免疫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病变、冠心病、感染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使用仪器:日本光电9130P 12导心电图机,参数设置:纸速25 mm/s,增益10 mm为1 mV。检查应在入院后48 h内完成,发现异常于1个月内进行复查。ST段心电图结果根据相关导联ST段改变最明显部分图形判断,等电位线T-P段,持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并计算平均值。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不同梗死部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同时对比心电正常及异常患者的病情分型及病死率。心电图异常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ST-T波改变、左心室肥大等。窦性心动过速:心脏搏动>120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心脏搏动<50次/min。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包括轻度(≤15分)、中度(16分-30分)、重度(31分-45分)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病死率、心电异常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158例(65.83%),其中,脑干60例(37.97%),丘脑-基底节区62例(39.24%),脑叶36例(22.78%),脑干、丘脑-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脑叶梗死患者(χ2=8.62、10.00,P<0.05)。从心电图异常类型上看,左心室肥大28例(17.72%),窦性心动过缓29例(18.35%),窦性心动过速17例(10.76%),ST-T改变58例(36.71%),室性早搏14例(8.86%),房性早搏12例(7.59%)。从病情严重程度上看,心电异常患者病情中度、重度比例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患者,且病死率高于心电图正常患者(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风险更高,而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不是必然出现心电图异常[2]。在本研究中,心电图异常患者158例,约占患者总数的65.83%。以往有文献[3]统计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约为23.5%-98.0%,本研究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符合。

本研究中,脑干、丘脑-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脑叶梗死患者(P<0.05),可能是由于脑干、下丘脑分布的自主神经中枢主要为支配、控制心脏系统中枢,该部位出现梗死后,会直接损伤自主神经中枢及相关传导通路,引发心电图异常。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发心电图ST-T段异常或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脑组织缺血及水肿是导致心电图异常表现的主要原因[4]。随着患者脑组织循环障碍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刺激脑干网状组织、下丘脑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并诱发不可逆性心肌损伤,使其发生复极化改变。从心电图异常改变类型上看,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后,可以认为心电图异常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当患者发生脑梗死或脑水肿后,控制心脏的神经中枢遭到破坏,并诱发神经源性心电图改变。同时,急性脑梗死发作后,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心脏缺血状态。也有研究认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心肌纤维持续收缩,是引起心电图异常的主要机制。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状态与其基本一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脑梗死发作,并增加心血管系统负荷,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变风险。本研究中,心电异常患者病情中度比例(9.49%vs2.44%)、重度比例(13.92%vs4.88%)、病死率(5.06%vs0.00%)明显高于心电正常患者(P<0.05),表明心电图异常患者脑神经损伤更严重,病死风险更高,在诊断及治疗中应提高重视程度。以往有研究显示,心电图正常患者病情分型重度比例约为3.03%,而心电图异常患者的重度比例为24.69%,存在显著差异,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表1 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比[n(%)]

综上所述,脑干、丘脑-基底节区等部位梗死心电图异常风险更高,且心电图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时应对心电图异常患者进行重点监测,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丘脑脑干基底节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丘脑体积的磁共振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