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方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9-04-19 01:36侯梅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活动课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理论引领下,探索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获得积极、全面的发展。

一、融合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习得、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校园生活。教师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的优势,借助语文学科学习、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班队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从语文学科中提取活动。以此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开展晨诵午读。学生每天晨读午读经典15-20分钟,内容涉及《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经典名篇,开展“经典诵读 翰墨飘香”班级特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熟读成诵,配乐朗诵,吟唱表演,潜心制作书画作品,反响很好。

基于课文主题选题。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有的介绍名胜古迹,有的介绍科学知识,有的让我们认识性格鲜明的人物,有的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具体的课文开展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单元主题选题。教师对单元文章根据主题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加深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比如,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有这样几篇文章《一夜的工作》《白桦林的低语》《穷人》《杨震暮夜却金》《尊敬普通人》,学生学习了这几篇以“崇高”为主题的课文,认识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周总理,善良的桑娜和渔夫,默默奉献的看林人,以及善良的普通人,诚实的劳动者等,从而对“崇高”有了深刻的认识。围绕这一主题,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发现身边的美”“做诚实守信好少年”“雷锋在身边”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观察采访,演讲,制作手抄报等形式既提升了对“崇高”的认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转变了“强调学科本位,注重知识传承”的传统做法。再如,“岁寒三友”主题单元学习后,及时开展“松”“竹”“梅”文化探究活动课,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或朗诵,或吟唱,或制作书画作品,组织“岁寒三友”书画展,学生观看展览,品评作品,真情吟诵,使得“松竹梅”的精神内涵深深融入孩子内心。

2.在学科融合中开展活动。比如,秋天来了,教师开展“留住秋天——我的树叶贴画”活动。树叶千姿百态,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科学、美术老师结合,组织学生认识树叶,采集树叶,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粘贴方法等,学生兴趣盎然,制作的“与翁垂钓”“月光下的猫头鹰”等形神毕现,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能力,学生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3.开展书香浸润心灵活动。通过读书节、“书香少年”评选、摘录笔记评比等相关主题活动,让书香成为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通过讲故事、好书推荐、演课本剧、续编故事、口头小作文等活动,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融合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

如《小鬼当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切近学生的实际。“第一次做饭”,学生各个兴致高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为家人奉献上饭菜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父母亲人的辛劳和家人对自己无私的关爱,从而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母亲——爱在母亲节》活动课,经过前期的深入观察、体会,记日记,到课上的表演朗诵抒怀,到课后的为妈妈洗脚等一系列活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把语文学习和家庭阅读相结合,“书香浸润心灵”,亲子共读齐诵,引导家长也参与到学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来,既增进了亲情,又拓宽了视野。

三、融合社会生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最关注什么问题,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就以这些问题为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比如,广告作为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娱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它创意新颖、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简洁易懂、形象独特、幽默风趣,吸引了不少孩子们。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你对广告知多少”活动。学生纷纷收集广告语,探究广告语的精妙,广告的渊源,活动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干,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连最不爱学习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全体同学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四、融合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渗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教师可以设计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可以真切感受了中华民族节日的特点、韵味、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比如《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春节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做动员,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即: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春节及相关的民俗;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返校后的活动课上,学生展示假日开展活动的成果,比如讲述春节的传说,来历;汇报收集的春联;朗诵有关春节的诗词;分享春节美食……学生经历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资料,从中不仅得到情感启迪,熏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主体参与意识明显提高。教师还可针对“清明节”开展活动,组织“追寻烈士足迹”演讲赛,组织孩子去烈士陵园扫墓,做手抄报,写随笔,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同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组织、社交、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各小组用幻灯片、手抄报、舞蹈、歌唱、朗诵等方式展示小组研究的传统节日内容。

这样综合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调查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合作中学会了交往,懂得了相处,在动手实践中学到了真知。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學们的思维扩宽了,能力提高了,同学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领略到了实践过程的成功和快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灵魂,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在实践中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侯梅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活动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