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校管理规定之下转专业管理工作思考

2019-04-19 12:08杨锐明张旭
科教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

杨锐明 张旭

摘 要 2017年9月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全面清理、修订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和规范办学,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了具体依据。本文从学生学籍管理转专业的一点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高校学生转专业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高校应合理限制学生对转专业的要求,初步探讨了实现学生自由转专业的管理思路,提出转专业自由化将成为高校发展的趋势,也为更好落实《规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籍管理 专业调剂 转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5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in September 2017 comprehensively cleaned up and revise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focusing on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standardizing the running of schools, providing specific basis for the rule of law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transferring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to major, this paper re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ransferring students to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asonably restric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ferring students to major,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ideas of realizing students' transferring specialty freely,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nsferring specialty will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better test.

Keywords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ispensing; transfer major

1 高校转专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专业调剂是我国多年来高校录取的一种常态,虽然部分考生能够接受被调剂的专业,但通常是考生所报的后几个志愿专业,考生对其满意度、适应度往往不高。很多学生及家长对高校专业设置并不十分了解,为了能有比较满意的学校上,填报志愿时具有盲目性,随意追求当下热门专业,又因高考分数限制一方面任凭专业被调剂,另一方面也试图寻求入学后转专业的机会。

除被调剂的考生外,仅有部分学生也有转专业需求,许多高校在为学生提供转专业机会的同时也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当下高校转专业的制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转专业的需求。有的高校要求总体转专业比率控制在5%-20%、转专业要在入学第一学年之后、不能有挂科、成绩上设置或低或高的门槛。这使得成功转专业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反而成功转专业的学生是原专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而那些不适合当前专业期望转专业的学生只能将就学习当前专业,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效果不佳。又因为转专业时间的要求,有一些一年后转专业的学生因基础课程不同,不得不再上一次大一,造成較大的身心压力及时间的浪费。

针对转专业的各种现象,相关的国家政策也在逐步发生变化。1983年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这不予考虑转专业、转学,并同时有其他要求;1990年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转专业的条款大体延续这一精神;2005年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转专业条款仅限于第十八条“学生可以按照学校规定申请转专业”,“入学未满一个学期”仅作为不得转学的要求,出现宽松;2017年9月实施的新版《规定》第三章第三节第二一条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国家政策已经逐步放宽转专业的限制条件,鼓励各高校以学生为本,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高校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应当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完善转专业管理制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是高校对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最终实现转专业自由化。

2 高校实现自由转专业的管理思路

为保障大学生学习自由与专业选择自由的权利,高校一定要选择先进的管理手段,从尊重不同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完善相关的转专业管理制度,确保依法、公正、有序、有效的进行转专业工作。以下是针对实现学生自由转专业一些管理思路:

首先,高校要做好、做细前期学生专业宣讲工作。前期工作是保证学生自由、有序转专业的基础。入学初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概况或者引导性教育,介绍学校不同专业当前的教学设施、师资等情况,使学生对他所关注学习的专业课程设置、前沿问题、学习要求、未来就业、创业与发展等有一个总体了解,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将专业认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其次,取消满一学期或一学年才能转专业的限制。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转专业实际已无入学期限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本关怀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尊重。对于已经存在或发现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或由于身体原因、或智力倾向等原因而明显不适合当前专业的应及早提供转专业机会,而不是必须等到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之后进行转专业申请。从学校方面全力避免或减少学生转专业补修新课的情况,减轻转专业学生的心理负担。

同时,不断完善高效转专业规范,提高转专业工作效率,高校应考虑增加办理机会,建议提供四次,分别在一年级入学初、第一学期末、第一年级末、第二年级末。针对具体个人申请转专业机会可限定为一次到两次。针对前两次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学生,应优先考虑当前就读专业与拟转专业、方向差异较大的学生需求,确保大多数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这一阶段学习适应性良好。

再次,取消申请转专业学生成绩门槛。目前有很多高校对转专业有学习成绩或高考入学成绩的要求,比如学习成绩要达到前20%、不能有高考入学的低分专业进入高分专业等。实际上,学生的高考总分、入学初期的成绩,与学生对专业的适宜性大多不存在必然联系,反而是学生入学后一年级、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程成绩不好成为转专业的一种客观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第四十二条明确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之一是:“参加教育教學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这就是说无论高考分数是高分的学生还是低分的学生,具有平等的享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权利。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只关乎他是否能顺利毕业,而不应作为他能否转专业享用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条件。所以取消申请转专业学生成绩门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及发展,符合转专业的实际情况。

最后,要减少高校对专业选择的限制条件。对于学生经理性思考热衷选择的专业,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更多学位;对于选对人数较少的专业,则需要适当削减规模。一些冷门专业,如从国家角度需要保留、保护、发展,则需要从办学和就业等方面加以扶持,使学生自然的愿意选择这些专业,而不是在没有扶持政策的情况下,硬性要求学生选,或者学生不得已才选或不明情由地选。

3 转专业自由化将成为高校发展的趋势

高校管理中增加或削减一些专业的学位,以适应学生及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在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也是优胜劣汰机制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形成这种优胜劣汰,使受欢迎的专业因有充足的生源能办下去,使不受欢迎的专业因有录取调剂过来的生源以及学生不能方便的转专业从而也能办下去,那么,学校就失去了整合资源、优化专业设置的机会,高校也就损失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举办水平不高的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相对不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负担,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贡献。

随着转专业的普遍化及宽松化,转专业人数也会日益增多,当然也会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未雨绸缪,提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转专业管理工作。在当前学校软硬件条件有限,不能满足有转专业诉求的所有学生需求时,学校应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模式,努力提供第二、三等次选专业,并努力优化辅修专业的就读条件。要对学生专业选择上进行意愿统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机会,打造多专多能人才。在一定成本和环境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范围的遴选学生,关注学生需求,满足其实现合理需要,在无碍于整体长远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大可能的自主空间,包括为他们转换班级、专业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教学发展整体进步的必然表现。

参考文献

[1] 曾诗雨.浅析高等教育平等权[J].法治博览,2017(20).

[2] 杨淑萍,张燕.新版高校管理规定之学籍管理浅析[J].科教文汇,2017(24).

[3] 马晓娜.论高校法律秩序——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J].文教资料,2006(32).

[4] 谢一丹.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的法学透视探析——由张某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转专业案引发的法律思考[J].卷宗,2017(26).

[5] 唐红妹.试论大学生转专业的教学管理[J].2009.4.31(1).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改革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应用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基于UML建模的学籍管理系统设计
关于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探讨
电子表格函数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