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教—学—管”三位一体平台共促高校公选课质量提升

2019-04-19 12:08牛莹张勋才
科教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选课质量监控三位一体

牛莹 张勋才

摘 要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对拓展大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公选课程的现状。分析当前公选课存在的教学、管理方面问题,结合切身经历,提出“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方式,对改善公选课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公选课 质量监控 “教-学-管”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4

Abstract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anding the knowledge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learning-management" trinity approach,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Keywords public elective course; quality control; teaching-learning-management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以下简称公选课程)是指各高等院校在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视野,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并修读的课程。公选课程具有知识面宽、灵活性大、拓展性强的特点,给教师的讲授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其内容具有多样性、选课具有随机性、时间具有课余性,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有较高的要求。[1]分析当前高校公选课程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其质量的方法十分必要。

1 高校公选课程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思想散漫,课堂效果不佳

目前,高校公选课普遍存在“选课积极,上课消极”的现象。高校根据工作安排通常在每学期开学第二周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选课,时间紧迫,过期不候,学生往往扎堆选择,为了不使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根据往届学长的经验推荐的“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落选,一旦选课系统开放,这些课程很快就会被抢光,出现学生选课积极性很高的假象。然而到了真正开始上课的时候,却出现了到课率低,敷衍了事的情况。目前,学生受到的社会诱惑太多,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突出。例如:当前在找工作难的巨大就业压力下,很多学生都寄期望于考取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对于公选课程更是不屑一顾;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加入各种各样的兴趣团体,然而参加过多学生社团的同学、身兼班长或学生会成员等职务的学生干部常常会因为参与组织名目繁多的学生活动选择请假或者直接不去上公选课;在当前创新创业潮流的引领下,“打工不如做老板”的思路深得人心,不少学生选择开网店、做微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赚钱兼职上,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都无暇顾及,能按时参加公选课学习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勉强出勤,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写专业课作业、低头玩手机、精神萎靡不振、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

1.2 教師观念落后,缺少授课激情

有些教师错认为公选课程为科普性质,讲起来轻松,加之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在公选课程上的精力投入偏少。不及时更新教案,备课不够充分,单一的讲解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设置不精心,无法营造热烈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回应淡漠,进一步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使课程讲解轻松,大量播放视频,把课程变成了只欣赏,不分析,不交流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无所知,放任自流。[2]使得一门原本具有良好开设初衷的公选课程索然无味,仅仅变成了学生捞取学分的工具,背离了预期的轨道,陷入了恶性循环,失去了开设的价值。

1.3 师资力量欠缺,课程陈旧单调

当前高校管理制度背景下使得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例如:教学效果督导、科研项目申请、工作检查汇报、学生日常管理、绩效工资改革、业务考核评比、职称晋升聘任等工作任务已经排满了各位老师的工作日程,再加上公选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公休日,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开设全校公选课程。年龄略大的教授级前辈更是难以为额外开设一门非工作时段的全校公选课程劳心费神。因此,各个高校常年承担公选课程的教师相对固定,很难有新的教师补充进来,没有专门的公选课程教师队伍,由此导致每年可供学生选择的公选课程范围有限、内容单一。无法及时更新陈旧落伍课程,注入时代特色以满足学生需求。

1.4 班级构成复杂,难以有效管理

公选课程由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自由选择,临时组成的授课班级没有固定的班委会,甚至学生们彼此之间不熟悉、不认识,无法指定专人配合教师进行管理。[3]学生们选课动机不一,例如:真正感兴趣、混毕业学分、结交新朋友等,加之专业背景不同、个人基础不在同一层面上、选课期待与需求各异等原因,进一步加大了授课教师的管理难度。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公选课程在非正常工作时间讲授,对教学质量的监管带来难度。

2 改善公选课程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思想认识,制定激励措施

公选课程是大学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开设公选课程意义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下,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完善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广泛宣传,使广大师生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参与到公选课程教学改革中来。[4]

从教师管理层面应鼓励教师开好公共选修课,不仅有“量”,更要有“质”,开好一批有知识内涵、有文化底蕴、有学校特色、有实践意义的公选课程。及时淘汰内容空泛、课堂效果差的课程,从根源上严把公选课程质量关。开展优秀公选课程评比,对督导评价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认可,提高开课教师的积极性。从学生管理层面应加大公选课程宣传力度,放眼未来,克服浮躁心理,抵制社会诱惑,并在奖学金评定、优秀生评选中加入公选课程的成绩因素,使其从思想上重视选修课程的学习。将公选课程修读纳入创新创业体系管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2.2 改善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程

公选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传统专业课程要有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公选课程讲授切忌乏味枯燥,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笔者开设的“办公自动化”公选课程设置情境教学,由于学生都有计算机操作基础,不再重复讲授基本的操作,而是重点结合实际,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情境,会议邀请函制作、财务报表制作、工作日程制订、项目方案汇报演示稿、仓库产品数据管理、季度业绩数据分析、年度考核总结等,以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应用办公软件快速完成材料的撰写、计算、分类、排序、分析。进一步地,结合笔者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经验,发现不少毕业生存在文档排版效率低、方法单一、页面混乱、目录尾注应用有困难、图标设置不规范等问题,详细讲解各种材料的排版技巧。采用互动方式,加强交流,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及时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程难度适宜,实用性强,解决了工作中常见的办公软件应用问题,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夯实了基本技能,深受学生欢迎。

针对当前公选课程普遍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的问题,首先授课教师自身要加强课程建设,制定好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撰写好教案,编写好具有课程特色的教材,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努力把自己讲授的公选课程打造成自己满意、学生认可的“精品课程”。

2.3 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课程体系

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可以利用地区优势,使同城高校之间开展兄弟院校公选课程联讲。聘请一些外校优秀公选课程主讲教师、企业专家来校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公选课程,打破学缘关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公选课程类别,给本校公选课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立足本校办学特色、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公选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从授课教师层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上传授课计划、电子课件、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改进教学方式,课上按时讲课,课后网络答疑,设置课程热点问题,组织在线讨论、作品展示、作业互评等环节加强师生互动。

2.4 合理分解任务,多方齐抓共管

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督导制度,实现学校、院系、学生三级监管制度。[5]鉴于公选课程覆盖面大、班级构成复杂、监管难度大的现状,仅仅依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力争加强学生层面监管,成立学生督导小组,对于上课不认真的教师、未按时出勤的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曝光。对于在非正常工作时段开设的公选课程,可以借助于现代化通讯技术手段辅助督导,例如:利用标准化、数字化考场要求下,每间教室装设的监控设备,对公选课程课堂状态不定时进行抽查。进而形成从时间到空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课程质量督导效果,使得公选课程质量逐步提高。

上好公选课程的关键在于引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转变。积极推广公选课程慕课建设,使学生在授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搭建微信、QQ等课程讨论群,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选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专业课程建设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公选课程的建设,只要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对改善公选课的质量必将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琼,郭文锋.高校公选课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学教育,2015(2):25-26.

[2] 张德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1):216-217.

[3] 庞彩娇.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7):132-133.

[4] 刘玉莲,肖雪梅.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7):300-301.

[5] 牟晓璐,孔繁利.慕课视域下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2016(12):138-141.

猜你喜欢
公选课质量监控三位一体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能建筑施工中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监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