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临床研究

2019-04-23 09:25赵卉荣胡丽英赵丽珠刘爱花
关键词:肌张力盆底产后

赵卉荣,胡丽英,赵丽珠,刘爱花,赵 冉

(1.邢台县中心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南和县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400)

分娩过程中,产妇身体的各相关组织器官均受到影响,如盆底肌弹性会减弱[1],盆底肌纤维功能发生改变等。这主要与过度牵拉,会阴体压力过大有关,严重者不仅发生盆底肌纤维撕裂,还有可能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2]。影响产后盆底肌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筛查产后盆底肌力的产妇193例,排除有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分娩时采用药物镇痛者,有既往引产史、盆底损伤史者,阴道分娩禁忌证者。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研究组(选择性剖宫产,93例)与对照组(阴道顺产,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孕前BMI、教育年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在产后3个月后、6个月后复查,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变化。

1.3 评价标准

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采用0 xford肌力(nodified oxford scale),标准如下。5分:强有力收缩;4分:有明显阻力;3分:内收上提及有轻度压迫;2分:无内收上提或压迫感但有微弱的收缩力;1分:仅有抽动;0分:毫无收缩力。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用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产后复查结果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分别为4.3%、11.0%)、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3.2%、9.0%)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变化

复查结果显示,产后6个月所有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均优于产后3个月,有所改善,且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研究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娩方式后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教育层次的提高,现代女性对分娩及分娩后相关保健、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3]。研究表明,阴道分娩会很多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的变化,如发生会阴撕裂、肛提肌的机械损伤等,有些损伤还是不可逆的[4]。目前临床研究并未显示剖宫产术会保护盆底肌组织[5],但与阴道顺产相比,剖宫产对产后盆底肌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小。且产后3个月、6个月行剖宫产的产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均优于阴道生产者。但复查的时间均较短,分娩方式的选择对远期盆底肌恢复的影响并未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较阴道分娩者产后近期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但我院并不认为剖宫产是解决盆底组织损伤的最佳途径。也不建议为了预防盆底肌损伤而刻意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选择还是要进行多方面考量,剖宫产在分娩过程中降低盆底肌损伤的作用只作为初步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肌张力盆底产后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