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4-28 11:27李景山
水上消防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防管理公安院校公安

■ 李景山

(铁道警察学院治安学系,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以来,以突出公安职业特色、突出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为指导思想的公安教育已成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随着社会化消防的普及,部分消防知识已作为常识来普及,但《消防管理》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课程,其实践性与实用性较强,要求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与实践结合,要让所学内容专业化、多元化,切实符合基层需要。

1 课程现行情况

《消防管理》课程主要内容有燃烧理论、建筑防火、电气防火、铁路及车站火灾、消防设施器材等,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消防法律、规范,掌握燃烧原理、建筑防火要求、电气防火要求、消防设施器材的检查、铁路消防要求,培养学生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该课程在治安学专业中属于专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学习时间为32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在有些专业(方向)《消防管理》课程的课时一直减少,如在公安管理学专业中为24学时,在治安学专业(公安法制方向)仅为16学时。若按照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也不能适应一线所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安排不合理,实训条件简陋

从课时和内容上来看,本课程为16~32学时,再去掉因节假日和一些安保任务占用掉的课时,课时显得非常紧张。若想在这些课时内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采取不注意教学效果的海量灌输或者舍弃很多章节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分批对铁道警察学院结束本门课程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1份,经整理有效问卷216份。27.78%学生认为课堂信息量多,难以有效吸收。消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经常性的联合执法涉及行业多,比如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涉及消防、工商、质监3个部门,各自职责不同,如果展开讲,时间难以保证,如果只说有关部门,学生又是满头雾水。

从实训条件上来看,学院实训条件严重不足。目前暂未购置诸如喷水灭火、自动报警、防排烟等系统,能做的实训教学只有最基本的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便的时候可以开展室外消火栓的测试。因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和教学秩序及汇报的程序,火场逃生疏散演练、室内消火栓测试、外出实训、检查等难以开展,教师只能将内容简化、模拟代替,造成学生体验感不足,缺乏直观形象认识,无法取得良好实训效果,或者直接就取消一些实训项目,时间久了教师自然也丧失了积极性。调查显示,72.22%的同学表示学校的消防实训器材严重不足,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课中验证,时间一长很容易忘记。

2.2 教学方法固定化,业务知识薄弱

因教学条件受限,《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讲授理论为主,教师带上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从课堂教学到布置作业再到考试的固定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课理论讲解、第二节课放视频的模式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很难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案例分析法因互动性不强和不生动而造成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公安院校师资力量缺乏是普遍现象,尤其是近年的升本因素,大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走上公安院校讲台,由于公安院校的独特性,如果没有相关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很难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由于没有持续关注公安业务的变革,或因公安工作的保密性无法了解有关情况,随着时间流逝也无法适应公安实战要求。虽然有文件要求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要参加公安业务实践,但因教学任务、实践岗位安排等因素,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导致很多消防管理的教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打折扣,无法满足招警考试改革要求。

2.3 评价体系单一化,学生重视不足

本门课程可采取撰写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模式,经调查,以课程论文形式考核效果并不理想,大多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甚至有文不对题现象。开卷考试一般采取的是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形式,基本上都能搜到答案,这直接使得学生课堂上并不认真听讲,简单应付对待。一些同学不了解《消防管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再加上选修课没有教材,学生空手进教室,喜欢听的内容听一会,没意思了就低头玩手机。调查问卷显示,上这门课之前有22.22%的同学认为消防工作就是灭火的,7.41%的同学认为从事消防工作的单位或行业只有消防队。

3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训保障

公安院校《消防管理》课程应突出在基层的实用性,侧重于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和火灾隐患的检查,在教学内容上合理调整,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教学的重点,以建筑和电气防火为基础,器材操作和消防管理为主线,使学生理清关系;其次按学时分配好教学内容,将一些章节调整为教师辅导学生自学;最后应紧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不断更新由此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措施。

《消防管理》课程是一门边缘学科,涵盖广,如果在教学中只有理论讲解肯定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尤其要注重实训的环节,这就难免涉及完善的实训保障。学校一方面要扩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应的实训场馆和设施器材等硬件设施;一方面要与校外一些消防管理制度规范、消防设施齐全的单位建立友好关系,让一些实训课走出校园,让学生提前感受一线工作状态,切实做到“教、学、练、战”一体化有效运行。

3.2 丰富教学手段,加强业务实践

为了提高公安院校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消防管理》课程从课时量减少到教学重点的调整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实训课的增加自然使得理论课缩减,由此也带来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自然不能长久,这些都需要授课教师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不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更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合理化。案例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是需要精心选取、认真设计。比如火灾的扑救,可以从扑救及时有效的案例和处置不当的案例两方面同时选取,从一次失败的教训中更能吸取经验。情景模拟法用在火灾逃生实训课效果更好,操作时可使用一些道具使模拟演练更贴近真实现场,充分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实训结束时一定要加以针对性的点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规范、新要求时有更新。学校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与校外相关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做到友好合作、资源共享。教师要持续关注新装备、新变革、新科技、新变革,利用调研、带队实习、基层实践、参与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内外消防现状,掌握基层新动态,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新知识结构,在授课时才不会新壶装老酒、知识不实用。

3.3 创新考核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消防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考核不能只采取试卷一种模式,“高分低能”不能适应一线实战需要。要加大实训课成绩比重,可采取班级分组完成实训作业的形式,但应采取方法避免组内只有部分学生甚至个别学生完成全组作业,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确保人人参与,真实通过实训作业检验学生综合能力。总成绩可按试卷50%、实训40%、平时10%的比例来分配,激发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潜在活力。

消防工作虽然有专业性内容,但是不像一些公安工作存在保密性,基础知识涉及多学科且学生大多都在中学阶段有过接触,法律条款都属于公开内容,常识性内容在普及社会化消防的广泛宣传中都是通俗易懂。学生入学时大都意味着入警,作为一名准警察,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查找相关案例、文献资料,培养其自学能力,不要终日把时间用在反复的电子游戏和连续剧上。

4 结语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培养体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应看到,一些课程的教学存在与实际工作脱节、落后于实践的问题,教学效果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提高教学质量是公安院校培养专业的基层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公安院校自身发展的关键指标。因此,公安院校要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训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创新,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能力。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创新、持续研究,只有不断探索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符合课程专业现实情况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真正做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消防管理公安院校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模式构建探讨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