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误诊一例

2019-04-29 06:44苗朝阳吴亚桐张晓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毛发基底上皮

李 颖,苗朝阳,吴亚桐,张晓艳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下颏皮肤肿物3年,反复搔抓后破溃、出血1年,于2016年1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下颏出现一粟米大小肤色圆形丘疹,无自觉症状,后逐增大至黄豆大小结节;1年前,因患者反复搔抓,结节偶有出血和结痂,无明显疼痛。否认发病前局部外伤史。患者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家族史。各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下颏可见一边界清晰的直径约0.7 cm肤色半球形结节,结节顶部可见不规则凹陷、破溃及结痂,质硬、无触压痛,基底质硬、活动度差(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等均无异常。行局麻下肿物完整切除,切缘距离肿瘤边缘5 mm,深达皮下脂膜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一边界清楚的肿瘤团块,由散在分布的基底样细胞条索、乳头间质体和增生的胶原纤维组成,肿瘤细胞异形性不明显,浸润深度可达真皮中层,肿瘤周围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图2),各切缘干净。免疫组化染色:Bcl-2散在阳性(图3a),BerEP4部分弱阳性(图3b),CD10和CK20均阴性。初步诊断:微囊性附属器癌。建议行扩大切除术,患者拒绝。术后随访2年,肿瘤并无复发。重新阅片后修正诊断为: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讨论

图1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临床皮损

图2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图3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nVision法)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又称为硬化型上皮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毛源性良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外毛根鞘的基底细胞,但其发生的原因至今未明[1]。本病最常见于幼儿期,但>10岁的患者也不少见,女性较多。皮损好发于颊部、颏部和额部,尤其是口周。皮损通常单发、环形,基底有明显硬结,呈白或黄色,中央凹陷或萎缩,边缘隆起,类似环状肉芽肿,皮损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一般不破溃。组织病理表现为: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肿瘤多呈条索状,肿瘤周围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基底样细胞条索有时会与表皮相连,细胞一至数层,条索逐渐变细,呈蝌蚪状或逗号状,常见多个毛囊漏斗部角囊肿[2]。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此年龄段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相对少见,因此,初步诊断倾向于成年人发病、与该病临床和组织病理极为相似的微囊性附属器癌。但经过2年的随访,肿瘤无复发,于是笔者重新阅片,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并无侵袭性生长模式,缺少微囊肿性附属器癌毛囊和汗腺双分化的特点,未见明显导管形成[3],组织病理上并不支持恶性肿瘤诊断,故重新修正诊断为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除微囊性附属器癌外,本病还容易被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但是后者的肿瘤团块周围往往出现裂隙,肿瘤内可见核丝分裂及异形细胞。另外,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间质细胞表达CD10、CD34,而在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间质多为阴性表达[2]。Bcl-2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呈弥漫阳性表达,在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中仅癌巢周围阳性,部分间质细胞灶状阳性;BerEP4、CK20在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中表达阳性,在本病中通常为阴性。本例患者皮损的免疫组化显示Bcl-2散在阳性和BerEP4部分弱阳性,CD10和CK20均阴性,似乎与常见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表达不太相符,但HE染色基本符合该病组织病理学表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讨论。本病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

猜你喜欢
毛发基底上皮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疑似野人毛发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