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供养

2019-05-02 13:25高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高丰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经验是丰厚润泽的生命底色。所以中学生除了要研读课内文本之外,更需要大量拓展课外知识,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践行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感悟和收获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这样才能形成课内外阅读的有益补充、内外交结、彼此融合的良性循环。这样的语文课才具有了内外兼修,文质具美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内外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一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他们或盲目的布置课外阅读的书目篇名,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或给出没有具体实施指令的任务,我尝试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找到内外融合的有效链接点,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有益尝试。

一、兴趣引路,立足课堂,延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之整体

阅读需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直接动机。高中生时间紧,阅读时间碎片化,平日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的。我怎样把阅读需求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效融合呢?我是这样做的: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延展课外,做到兼收并蓄。

1.以“趣”引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我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增长点,抓住点滴时间促自主阅读,让学生充分徜徉在阅读空间里,自我充实。

(1)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设立小小管理员,学生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班级小组每周得分最高的同学荣登“馆长”,角色不大但有很大的自主权,很是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行使管辖权。八名同学每人轮一天。“馆长”负责同学们图书的互通有无,负责课间向学生开放,负责同学们不同图书的调配。为了补充图书种类,专门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同学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小小的“流动图书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专栏、专家引领,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为了营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氛围,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作家,比如:曹文轩、余秋雨、莫言、林清玄、周国平等,让学生走进他们的文学世界,了解不同风格作家的内心世界。作家们新鲜的文学给养,让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热情剧增,有效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我们还专门开辟了古典文学作家专栏,比如苏轼,李清照,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关于苏轼的诗、词、文,还有历代文人对他的评价,然后把搜索的资料结集成册,并且把同学们据此写的相关的作品整理成作文集,形成我班独有的特色专栏。同学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之外,更多的进行了对某个作家作品精髓的深挖掘,日积月累,学生的深阅读层次会有质的飞跃。多彩的课外阅读充盈了课内知识,成为语文课堂最有效的供养。

2.国学经典是沉淀,自主阅读升“品味”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文笔,提升理解感悟力,激发智慧灵性,我们有效开展了诵经典读书活动。我一直觉得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即是国学经典,要时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这不仅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更是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有效之举。于是每天晚自习之前的10分钟,让学生大声朗读国学经典,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为一天的学习沉淀。鼓励学生在10分钟午读时间里进行自主性课外国学经典阅读。20分钟的阅读时间虽不算长,却能让我们尽情感受汉字内涵的深厚,领悟人生哲理的睿智。用国学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这样我们培养的阅读习惯就有了“品”位。

3.契合点,即是有效的熔点

立足文本,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然后再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1)相似题材是关键

根据教材的单元相同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例如可以把苏轼的《大江东去》、《定风波》和《赤壁赋》归在一起,还可以把杜甫的诗三首跟选修上的《蜀相》、《阁夜》等归类在一起等等。通过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同学们构建体系大厦,这样高中阶段的必修一到必修五不是单纯的课本课文了,而是由一个个,一条条宏观的延伸线组成,丰盈了储备,拓宽了眼界。

(2)艺术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以人教版必修一课文为例:诗歌单元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作者设置的意象让读者感受意境。《沁园春·长沙》把山林中的特有的意象构设成湘江秋景图,《雨巷》作者借用丁香、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篱墙等意象来构造凄清,朦胧的画面等,让同学们在借用意象—意境这种手法的同时会身临其境的融入作者的感受。让同学们自学《再别康桥》自主感受画面的美感时就会有的放矢。有的同学为了全方位理解作者,同时又推荐了同学們阅读《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这样,自主阅读深挖掘的主动性就有效的培养了。

(3)原著的给养最富足成为阅读拓展点

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如《短歌行》,学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三国演义》、《三国志》,让其全面、立体感受曹操其人。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立刻组成了“我说水浒人物”的专案组,开始尝试读《水浒传》,对不同人物在不同情节里的故事进行梳理,给突出的最具特色的人物(谨慎仗义的宋江、豹子头林冲、通晓六韬三略的吴用、爱憎分明的鲁智深、骁勇善战的李逵等)建档立卡,既圆融了课本节选的文本有限的知识又延伸汲取了源典的精华,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内驱力还潜移默化的丰厚了学生自身的底蕴。

(4)“留白艺术”在语文阅读的内外结合上别具风格

例如在学习《雨巷》了解到丁香是高洁、美丽和愁怨的化身,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还可以拓展如李商隐《代赠》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璟《浣溪沙》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这些很自然的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寻找解读意象的突破口,更有利于同学们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不同作品中的相同意象贯穿起来,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形成知识的网络。课外知识正是恰到好处的“补白”了课本知识,激活了学生的个体,一举三得。

(5)知人论世是最好的触摸点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有温度、有生活的烟火气息,在接触徐志摩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感触不到他是如何把“奇才”和“情才”诠释到最好的。我借来《徐志摩自传》,给同学们播一些他的纪录片,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关于“爱、自由”这条贯穿始终的生命哲学之线。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