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下的教学实践

2019-05-02 13:25包耀耀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

包耀耀

【内容摘要】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學生的认知角度,培养高阶思维①,提高科学素养意义重大。本文针对SO2的性质的重难点,以探究思维方式设计了教学实践。

【关键词】化学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引言

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SO2的性质”为例,分析如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获得知识。

一、SO2性质实验教学实践

1.SO2溶于水的可逆反应

分组实验,向每组提供一装有纯净SO2的矿泉水瓶,填写“挖空式”学案SO2的物理性质:是___色___气味的___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溶于水。

疑问:溶解度如何通过实验来得知?设计方案:在瓶中加适量水,拧紧瓶盖,摇一摇,发现瓶子变瘪,说明SO2易溶于水。

笔者发问:SO2溶于水能否像CO2溶于发生水一样发生了反应?产物是什么?如何来检验?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取少量矿泉水瓶中的溶液分别加入:

(1)紫色石蕊试液或用广范PH试纸检验酸性;

(2)Ba(OH)2或Ca(OH)2;

(3)Na2CO3或CaCO3。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发,追问:加BaCl2溶液可以像实验(2)生成BaSO3 吗?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在SO2的水溶液中加BaCl2。学生1:无现象;学生2:有少量白色沉淀。

学生面面相觑,反思实验异象:是实验失败还是SO2的水溶液被氧化成H2SO4?进一步设计实验探究:继续加HCl。

若教师直接讲述,注入式的结论,来得快,忘得也快。通过实验,学生自然地构建起知识点。

此时,疑惑又来了:与BaCl2反应实验中,除了空气能将H2SO3氧化,还有氧化剂吗?学生回答:双氧水、硝酸,新制氯水。

这样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一次次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地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2.SO2的漂白作用

播放与SO2漂白性有关的图片,提问如何验证其漂白性?提供红色茶花,品红,试管,酒精灯,火柴,NaOH溶液(滴有酚酞)。

设计方案如下:取少量矿泉水瓶中的SO2水溶液于试管中:

(1)加红色茶花;(2)加品红;(3)加NaOH溶液(红)。

与前面实验PH试纸变红形成强烈对比。这个“意外”,笔者先不急于说出答案,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讲解。刚才满是疑惑的学生得到了收获。

提问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

学生回答SO2酸性氧化物的特征。

升华问题: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吗?智慧的火花不断被擦出,学生马上回答,能!

笔者追问:为什么?有学生提出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也有的说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讨论,设计实验:取SO2水溶液于试管中,加KMnO4 溶液观察现象,加热。学生大悟SO2具有还原性。

笔者追问:已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哪些?这一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产生了“旁逸斜出”的创新问题。用SO2和氯水是否漂白效果更好。在本环节中笔者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束语

从上述教学实例看出,基于实验探究,创新意识培养下的化学课有不少的优势:首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真实的情景锻炼了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②。最后这演绎了新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的过程③。知识是基础,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际锻炼形成的;素养是把从外界获得的知识、能力内化于心。高的素养又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增强。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