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境 大课堂

2019-05-04 13:56陈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陈宏

[摘   要]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情境,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媒体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等,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21-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情境,以成功激活课堂教学。教师提出悬疑问题、讲述趣闻故事、运用多媒体、发动学生表演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以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为语文教学带来丰富动力。

一、创设媒体情境激活课堂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呈现常态化,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够将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以立体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丰富学习感知的机会。教师需要对多媒体的切入时机进行调研,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堂教学之初,学生的学习精神还不是很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个性信息材料,势必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媒体情境,以激活课堂。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并结合文本展开个性阅读,体会安塞腰鼓的震撼力。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大家观看时,不仅要关注壮观的场面,还要注意表演者丰富的表情,从表情视角展开分析,体会人们的精气神。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然进入到观看环节,并展开集体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给学生带去更多启迪。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成功调动了学生的观看兴趣。学生通过动态观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多媒体有自身优势,其展示的信息具有立体感和鲜活性,可以为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使教学获得不错成效。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不妨结合教材内容和作者简介,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故事,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精选故事资源,抓住故事的精彩情节,不可长篇大论地讲述故事,一旦喧宾夺主了,自然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衡。适当讲述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教师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上大学时,我和几个同学去深山探险,结果迷路了,在那个地方手机没有信号,我们带的地图也丢失了,还下着雨。几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有人提议:我们都学习过《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为什么不能问问大自然呢?这句话提醒了大家。我们分头找能够辨认方向的事物,很快就有了答案。有人找到了树桩,通过观察年轮,确认了哪边是南,哪边是北;有人找到了岩石,而岩石上有青苔的地方面向的就是北方……就这样,凭借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我们成功走出了大山。学生听了教师的故事之后,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了更多的阅读兴趣。

教师讲述的亲身经历十分真实生动,从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到这样的故事,自然会对课文内容有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动思维

学生大多有主动探寻的意识,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自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深入文本内容,对作者的表达意图、文本展示的主题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切准文本脉络,使设计出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引导效果。学生的学力基础、学习习惯等都存在差异,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有兼顾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顺利激活他们的问题思维。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教师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习,并提出具体问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确实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他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呢?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在当时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这种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阅读学习,并自发进行讨论。教师走进学生群体,倾听学生的意见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陶渊明对当时社会不满,对统治者更是持批评态度,他对理想社会有强烈追求,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有学生不以为然:陶渊明一味避世隐居,其追求的理想社会会从天上掉下来吗?没有主动创造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教师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肯定学生的学习见解。教师为学生设计阅读问题,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为课堂注入崭新活力。只要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当,学生自然能够展开深度探析,形成崭新学习认知。

四、创设表演情境丰富感知

学生都比较喜欢参与课堂表演活动,教师不妨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布设课本剧的编创表演任务,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的编创,为学生提供深度解析文本的机会。如果能够有机会参与课堂表演活动,学生获得的学习感知将会呈现立体感。课堂表演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给出一定的提示,让学生珍惜难得的机会,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

《春酒》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散文,文中成功塑造了“母亲”这个形象。在阅读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对主要人物性格展开讨论,让学生对人物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堂表演任务:“母亲”这个形象是非常可爱的,值得我们进行更多关注,发挥想象力,根据文本内容编创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都显得很兴奋。要进行课堂表演活动,需要先设计剧本,分配角色,还要对人物的对话、动作、表情等内容进行设计训练,由此课堂互动频繁起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了解,给出自己的指导意见。课堂展示阶段,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本剧创编表演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向文本深处;学生对课堂表演有特殊情结,自然会积极响应教师,并快速行动起来。在整个准备阶段,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本知识。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众多,教师在筛选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提升教学情景创设的适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媒体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感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劉红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6):59.

[2]  黄雄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J].高考,2018(14):10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