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产教深度融合的“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探究

2019-05-05 08:07梁珠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直流电机产教校企

梁珠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促进校企共建专业、共建教材、共建课程、联合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行产教协同育人。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中职学生的单项技能过硬,但应岗能力较差,面对具体的完整的工作任务无所适从,综合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需求。主要原因是学科专业教学没有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其一,中职教材编排与课程设置脱离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体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其二,缺少产教协同共建的教学平台,包括信息化平台与教学资源,都无从对接企业需求。其三,教学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习与工作相脱节”的现状,教学过程以碎片化的理论与技能呈现,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工作过程导向,学生难以形成完整工作过程知识与经验,缺乏分析、解决完整工作过程问题的能力,影响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解决策略

要改变中职教学“学习与工作相脱节”的现状,就要把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项目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一)协同企业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开发项目课程

中职教材编排与课程设置脱离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不能对接,不利于学生形成符合产业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开发项目课程方面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建教材与课程。

(二)校企联合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化的信息化平台能促进校企沟通,对接企业需求的信息渠道与资源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可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目的。

(三)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探索“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助推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完整的工作项目可以解决理实脱节问题。信息化技术可实现产教联合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共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化解教学难点。产教融合背景下“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既能解决理实脱节导致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脱节”的问题,又能实现产教协同搭建平台,共建资源等问题。

二、“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内涵

1.信息化+项目教学

“信息化+项目教学”是指中职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协同企业共建课程与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借信息技术实现校企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优化评价体系、化解教学难点,助推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中职教学模式。它是针对中职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相脱节”“缺少校企共建的信息化平台与资源,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提出的。

2.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职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单纯的教学实训转变为人才培养、项目对接、共同研发等全方位的融合发展。即产教融合要从学科专业入手,从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模式着手,深入课堂解决教学问题。

(二)理論依据

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强调以活动为中心,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授、以儿童亲身体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的“三中心”,强调了“从活动中学的重要性”。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三、“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校企共建教材与课程

1.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生产流程

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平台,开展企业调研。首先,每个寒暑假选派机电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根据专业方向划分工作岗位,从事企业岗位生产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这样,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岗位工作流程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积累工作经验与工作过程方法。其次,以学生顶岗实习为契机,专业教师跟岗学习,参与学生的生产实习,从中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文化,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

2.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定期开展专业建设会议,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问题。2017年我们与广州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编写教材期间,期间多次下企业实践学习和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研讨教材内容,教材以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实现了校企共建。

3.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除了企业专家进校园传授企业生产流程与企业文化之外,还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是否与企业岗位工作相对接。

(二)校企共建信息化平台与资源

1.校企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学校与超星集团广州市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建超星“学习通”信息化平台。平台可上传课程资源,供学生课前先学;可以创建行政班级,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课堂实施过程含有签到、抢答、选人等功能,课堂上可灵活使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作业批改和抢答次数等,都以数字的形式统计好,教师一目了然,及时反馈给学生,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授课计划与进度。信息化平台还具备监控课后作业、记录讨论活跃度等功能,是一个集资源、活动、数据于一体且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平台。

2.校企共建信息化教学资源

实用性是保证资源库质量的关键,学校与广州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长期校企合作,企业可提供生产流程资源,经改制可做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资源是企业的一手资源,贴近生产,从资源建设上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三)“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

“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是以“研讨生成”课型为基础提炼形成的。“直流电机的拆装与检修”是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以它为例呈现实施过程。

1.动感化情境,明确项目

创设与工作岗位相贴近的学习情境,动感呈现学习项目,学生可往复观看微课等信息化资源,明确学习项目。

“直流电机的拆装与检修”的项目描述:一台直流发电机在运行时转速忽高忽低,温升过高,经维修师傅检查确定需对直流电机做进一步的检修,请按照 GB12350-200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拆装与检修。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修复电机恢复生产”的任务:

(1)写出直流电机的分类及运行特性的特点;

(2)对照实物识别直流电机的主要零部件;

(3)说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说出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5)按照 GB12350-200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拆卸;

(6)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装配;

(7)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质量检测。

2.信息化设疑,分析项目

(1)信息化资源引领分析项目,厘清项目的关键点是拆装电机,难点是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制定计划是关键,各小组计划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分析项目的关键点与实施思路,写出拆装步骤,注明注意事项,列出使用的工具等。某小组制定的拆卸步骤:电源线—传动装置—通风板—电刷—换向器—电枢—轴承。计划分享后,各小组可修改计划,确定最后的实施计划。

(2)对接企业工作岗位,小组角色分工为:拆装技工、维修技工、安检员、记录员、识图技师等。

3.模拟演练析疑,实施项目

实施项目是关键環节,要突破重难点。

(1)利用信息化的可视化效果降低学习难度

视频、微课等动感资源,可把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形象化,如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可用微课辅助教学。

(2)模拟操作演练,虚拟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以游戏的形式模拟拆装直流电机,规范拆装方法与步骤,从中学习直流电机的结构。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如果组装顺序不对或零件摆放位置不对,游戏会提示,直到操作正确才能进行下一步。

(3)规范操作,产教融合

拆卸与组装过程要规范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企业的检测标准完成质量检测。教师要强调安全操作事项,规范5S管理,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

下面以“直流电机的拆装与检修”为例,探究如何实施“信息化+项目教学”解决产教脱节的问题。

任务1:说出直流电机的分类,并对照机械特性说出各类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特点。

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串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信息化应用。应用信息化的可视化效果,展示直流电机结构,让学生对各类直流电机有个总体的概念。应用PPT的动感效果展示电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启发学生分析各类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可用问题引导:哪种电机应用最广泛,一般应用在什么场合?他励电机与串励电机的机械特性有何不同?

产教融合措施。视频呈现企业生产设备直流电机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说出此类电机是哪种电机?或者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企业新车间的设计要求,让学生来选择合适的直流电机进行生产。

任务2: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拆卸,并对照实物说出直流电机的主要零部件。

直流电机结构图

信息化应用。动画视频全方位展示直流电机的结构,分解各个零部件并显示名称;模拟拆装电动机,进一步学习结构。

产教融合措施。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拆卸直流电机。实操程序要严格按照5S管理标准执行,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整个实施过程要做到工具摆放整齐以方便拿取,关注工具的正确使用,强调拆卸步骤的规范性与操作的安全性,注意铁心不要和绕组相碰,以免碰伤绕组和铁心,拆卸前要在端盖的恰当位置做好标记,以保证安装质量。

任务3: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完成直流电机的装配,学习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信息化应用。微课动感展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强调如何通过电刷的作用改变线圈电流的方向,保持旋转力矩方向不变,使电动机连续运转。信息化平台实时记录学生抢答的次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状况。

产教融合措施。按企业的操作流程完成直流电机的装配:轴承前端盖装配—电枢装配—后端盖装配—电刷装配—传动装置装配。此过程要积累工作经验: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工具,使用木锤均匀用力敲打端盖四周,不可用铁锤,防止端盖变形和油漆脱落;注意连接线和电刷的几何中性线位置标识。教师除了做好管理与组织工作,还要示范操作演示,以保证装配的规范性。

任务4:直流电机的装配质量检测。

(1)检查螺栓是否全部装上,接线是否正确;

(2)用手转动转轴检查转轴转动是否顺畅;

(3)用兆欧表检测电枢绕组对地、励磁绕组对地绝缘电阻是否正常,没无漏电现象;

(4)倾听电机运转声音是否柔和、无杂音;观察电刷与换向器之间有无火花;查看电机温升是否正常。

信息化应用。微课讲解火花的等级,利用火花的视频可真实看到火花的大小,判断火花等级、噪音是否超标。同时可微课示范工具(如兆欧表)的使用方法,规范工具与仪器的使用。

产教融合措施摆放安全操作标识,悬挂“正在操作请勿合闸”等字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转速忽高忽低与温升过高等问题,总结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规范检测电机的装配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专家进课堂解疑,检查评估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视频直播“直流电机的拆卸、装配与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上传操作视频到信息化平台,专家可直接检查实操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并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做出产品评价与教学反馈。

课前,教师要与专家深入沟通,明确项目评价要点;课中,要求学生记录专家的点评并汇总提交。专家在评估电机安装质量时,指出个别小组电机运转不顺畅的原因是,在拆卸过程没做标识记号,不能复位安装,造成电机卡壳或噪音过大,安装质量不过关。还纠正了部分同学的操作流程与工具的使用方法。

5.数据化梳理,拓展项目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化梳理,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实现实时评价,实时总结工作过程知识与经验,积累工作过程经验,如装配轴承前端盖要受力均匀,使用木锤对角线敲打,否则容易導致转子转动不顺畅。项目拓展可开发思维,深入探究知识与技能:直流电机“飞车”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选用电刷可使火花保持最佳状态?为了集思广益,共享思维,要求学生上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故障及处理方法,再根据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形成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与思路。

四、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实施效果

1.解决产教脱节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1)工作项目的完整性解决理实脱节问题。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以行动为导向,通过做中学完成项目任务,并从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性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相脱节的问题。

(2)信息化手段可突破学习难点。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可把项目教学过程的难点问题可视化或模拟化,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解决“学习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

2.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项目教学过程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过程。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工作任务,大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工作经验的过程。

3.促进校企合作力度

从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编排,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到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都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了校企合作力度。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何协同企业创建信息化平台,信息化资源库的创建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信息化资源是真正有利于教学的,如何恰当地利用信息化资源教学,如何适当把控信息化的使用尺度,怎样避免“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导致课堂花样百出增加学习量,而实际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总结提升。

猜你喜欢
直流电机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24V直流电机调速的应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霍尔位置信号的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