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应用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2019-05-05 08:07谢敏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学案

谢敏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合理应用“导学案”和微课视频,贯穿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中反馈式质疑——总结评价等环节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描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本流程,能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电算化操作思维能力。目前,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初步建设了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导学案”资源,包含导学案文本和与之对应的微课视频资源。同时,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优化。

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资源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导学案”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堂,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导学案”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应用于教学的思考

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以“导学案”作为学习指引,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自主地学习教材、学习微课视频,对每次课所学知识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知。课题组力争建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导学案”为指导的“微课视频”平台,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实现课堂与课外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延伸和衔接。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资源,从学生所熟知的知识出发,精心优化导学案资源,先学后教。教师可采用如下流程开展教学: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观看微课、释疑解惑——典型剖析、变式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中反馈式质疑——总结评价等环节参与教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精讲,激励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

(一)“导学案”资源建设

目前,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时,使用的教材为马红波老师主编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已经建设配套相关微课视频资源;建设相应的学案文本。

本文以“任务1.4工资系统初始设置”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在本任务的教学中,共创建了7个相关微课视频资源和导学案文本,是学生的学习提纲,能呈现知识结构,体现学习步骤,是学习的记录本,是学习的复习材料。导学案文本如下表:

《任务1.4工资系统初始设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熟悉工资管理子系统工资初始设置包含的内容

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进行工资管理子系统中初始设置的录入公式等操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学生对工资初始设置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习重点

录入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间的逻辑关系

学习流程

学习任务单

课前预习

写出工资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包含的内容:

探究学习

判断题:

1.已预置的工资项目可以被删除。()

2.工资项目必须完成确定后,再开始定义公式。()

3.公式中左侧工资项目中的顺序决定系统执行工资计算的先后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公式的排列顺序,否则计算会出错。()

4.工資项目设置中“公式设置”选项卡为灰色,是因为未设置“人员档案”。()

5.公式输入完毕后,必须单击“公式确认”按钮进行合法性检查。()

6.单击“公式确认”后,公式并未保存,必须单击“确认”保存。()

7.工资项目设置即定义工资项目的:

自主学习

工资公式间的逻辑关系为:(判断题)

1.应付工资=应发合计—缺勤扣款合计【应付工资是分配工资用的基数】()

2.税前工资=应付工资—社保及公积金扣款合计【税前工资是算代扣税的基数】()

3.实发合计=税前工资—代扣税—其他代扣款合计+其他代收款合计【实发合计是发放数】()

巩固提高

完成工资管理子系统业务操作

评价归纳

工资系统子模块学习后完成相关模块测试

(二)“导学案”实践于中职《会计电算化》

1.课前预习

本次教学继续优化导学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任务1.4工资系统初始设置”导学案的引导下,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进行问题探究,学案导学。知道工资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包含的内容:建立工资账套、设置银行名称、设置人员类别、设置工资项目、设置人员档案、录入计算公式。学生利用教师制作7个相关微课视频资源,提前做好操作预习。

2.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再次发放微课视频。学生以“导学案”为文本指导,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软件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巡堂过程中进行学习指导,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描述工资管理子系统工资初始设置包含的内容;能进行工资管理子系统中初始设置的录入公式等操作;能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对工资初始设置有一个整体认识。课后,学生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查漏补缺,复习拓展,总结提升;教师继续进行总结、评价、反思、修订。最终,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在操作中确认已预置的工资项目是否可以被删除;工资项目是否需要完成确定后,才能开始定义公式;公式中左侧工资项目中的顺序是否决定系统执行工资计算的先后顺序;公式输入完毕后,是否必须单击“公式确认”按钮进行合法性检查。

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吸收内化、评价检测;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导学案”和“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联结,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可持续地循环。

3.课中反馈式质疑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学习微课视频,掌握操作要领。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引导,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学生通过完成相关操作,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本次课的难点,工资计算的逻辑关系:应付工资=应发合计-缺勤扣款合计【应付工资是分配工资用的基数】;税前工资=应付工资-社保及公积金扣款合计【税前工资是算代扣税的基数】;实发合计=税前工资-代扣税-其他代扣款合计+其他代收款合计【实发合计是发放数】。

4.总结评价

教师在课后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来进一步复习本次课的知识点,掌握本次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提炼,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学生在完成本次课的学习之后,要填写如下教学过程评价表,以便于教师考查学生本次课的学习任务掌握情况。具体如下表:

教学过程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项目

工资管理(设置工资项目、录入公式)

完成

未完成

課前作业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过程

任务5设置工资项目

任务6设置人员档案

任务7计算公式

完成导学案

上课纪律、实践动手操作的态度和积极性

简要评述

自评:

师评:

四、“导学案”应用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意义

“导学案”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资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导学案”资源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在“导学案”资源的引导下完成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导学案”资源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案”应用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学案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