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也需逻辑美

2019-05-08 03:19张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柳树散文情感

张丽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及时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散文。研究这类文章的内在逻辑性,设计教学环节,构建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序列,必定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遇散文偏重叙事,初步感受散文特点

1.教材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比较典型的散文是从五年级下册开始的。第五单元集中出现了一组散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如茉莉》于平实的叙述中夹杂了很多撩拨读者心弦的细节,《月光启蒙》以清新而又动情的笔调创设了美好的月夜情境,而《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作者去除了典型的情境和细节,只用特殊的句式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整体的情感氛围。这类散文在内容上都偏重于叙事,都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记人叙事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由阅读叙事性文章过渡到阅读叙事性散文,难度不是很大,重点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在形式上,这些散文具有以下特征:表达方式以个人抒情为主,抒情叙事融为一体;选材角度从细处入笔,以小见大;文章结构灵活,构思精巧;审美风格多样,需要读者的想象和参与。

另外,这些文章都出现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有:(1)为叙事抒情创设情境,烘托氛围。(2)以物喻人(或情),将作者情感推向高潮。(3)为学生后期学习状物抒情散文奠定基础,

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对情感的体察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

2.育人价值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一般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类文章的经验后进入到散文的学习,虽然他们都能独立地理清行文线索和比较鲜明的散文脉络,已经掌握了按移步换景、场景切换、时间变化等思路来梳理文脉的方法,对具有“文眼”的散文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神”,对于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情感能引起共鸣,但他们对散文文体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如何阅读散文、准确把握散文的“神”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进入高段后的學生在情感发展上更加蓬勃,一般记叙文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需要,所以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习散文可以获得如下发展:

(1)通过散文阅读,增广见闻、拓展视野、亲近文学。

(2)通过对散文中具体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出作者寄寓在

作品中人、事、景、物上的具体情感,体会散文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写法,积累丰富的阅读体验。

(3)能感受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语言表达的独特性,有意识地积累和运用在散文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

二、叙事转向状物、抒情,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1.教材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两篇散文,它们由偏叙事性转向偏状物、抒情。特点在于:(1)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行文更加流畅。《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是由作者在悲壮苍凉的青海高原看到一株神奇的柳树产生一连串的想象,并通过与家乡灞河柳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深刻内涵。而《草原》一文前半部分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色及其感受,后半部分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写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整篇文章情景交融,令人回味。(2)在情感的表达上更有特色。《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通过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体,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更深刻。《草原》则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情感,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而且烘托了人物情感,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2.育人价值

(1)以丰富的内容开阔学

生的眼界。这类散文多为描绘大好河山或具有鲜明特点的景(事)物。阅读此类文章可以提升学生对景(事)物的认识,让学生不断接触到广阔的世界。

(2)通过对散文灵活多样的行文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梳理文脉的能力。

(3)文章由物及人,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课外拓展延伸奠定了基础。

三、结篇之作,为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1.教材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散文有《广玉兰》《夹竹桃》。这些文章都是名家之作,都是以“咏物抒情”“托物言志”为主题,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上篇。在内容上,都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表明自己的志向。《广玉兰》一文,作者陈荒煤通过对广玉兰花香、花色、花形以及叶片进行了描绘,特别是对花形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洁白纯净、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重在借物抒情。《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季羡林先生以平实淳朴的语言,不急不缓而富有节奏地表达了夹竹桃的品性及自己的感受,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朴素,一如他的人品。因此,我们在读夹竹桃奇妙的花色、可贵的韧性、有趣的幻想时,就是读到了一个宽容、坚强、充满童真的季老。由物及人的特点在本文中尤为突显,读文就是在读人。学生会受到作者人格魅力的感染,体会到文章物我合一、文如其人的特点。

2.育人价值

六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散文的经验,通过前期的学习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如何阅读散文、准确把握散文的神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但还不完善。通过下学期的学习,期望学生有以下收获:

(1)能关注文章语言的表达,加深对事物特点的理解。

(2)能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由物及人,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感知此类散文的特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能初步尝试整体感悟名家的语言风格,丰富积累,提高审美能力,为中学欣赏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四、散文教学的一般结构

1.抓线索,理思路,把握文章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通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实物的形象为线索,如《青海高原一株柳》;(2)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草原》;(3)以情感的发展为线索,如《爱如茉莉》……

2.读文本,抓关键,体悟文章思想

这一部分可以分以下几步展开:

(1)识得文眼,领会为文的缘由。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阅读散文时,找到能揭示全篇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便能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这句便是文章的文眼,即散文的神。抓住这句话展开本文的学习,学生对柳树的精神品质的体悟也就具有整体感,而不是散点的。

(2)咬文嚼字,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想象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词句做赏析、揣摩,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如教学《草原》一课的第1自然段,首先可引导学生抓住“一碧千里”“渲染”“翠色欲流”等词语感受草原的美景。其次,以“作者是如何写出草原的这种美的”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比喻、动静结合等,也就是作者是怎样写的。

(3)引导想象,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的第6、7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大胆的猜测与想象,丰富了柳树的品格,这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色。教学中,让学生跟随作者想象的翅膀,走入“严寒酷暑”,仍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为线索,让学生同桌合作,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境: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在忍受漫长的严冬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雪暴、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向高原展示生命的光彩。学生在想象营造的意境中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深入文本,感悟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帖的寄托,它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欣赏散文,就是要透过语言表象,深挖文章中或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另外,作者想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水乳交融、完美融合的境地,文章中的情景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意义。青海高原上的这株唯一的柳树,独立地站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无不为之震撼。其实站在眼前的岂止是柳树,是人,一个大写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5)情感朗读,再现散文的神韵。

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意真切。文章寥寥數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因此,散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更能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再现散文的神韵。

五、对散文教学的建议

1.着重感悟的整体性

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避免分析肢解文章,将文章化为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

2.把握“形”与“神”的关系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而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教学时,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写事物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感受作者所寄寓的丰富内涵,即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就是“形得而神自来焉”。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柳树散文情感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情感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台上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柳树的春天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