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沃野

2019-05-10 03:31李让恒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留人郴州市师德

李让恒

北湖区,地处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中国“石墨之都”的美誉,被评为湖南省发展县域经济十强县(市、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打造教师队伍建设的2.0版就是其中一个亮点。近年来,北湖区培养了一批省、市、区学科带头人,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赵书万,“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李姝芳等名优教师。

北湖,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成为教师们成长的沃野绿洲。

基础攻坚

芙蓉中心学校地处海拔1654米的高寒山区永春瑶族乡,是全区海拔最高的学校。这里冬天要比北湖区其他乡镇早来一个多月,晚走一个多月。虽然离城区只有80公里,但是因山势陡峭,山路弯弯,行车要两个半小时。以前,有的新任教师还未走到目的地就打了退堂鼓。

而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有十几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到这里工作,他们高兴而来,安心而留,做出了令瑶胞们满意的业绩。笔者采访时,遇到了这样两个姑娘:一个叫王京,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另一个叫周卓娜,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4年前,她们通过招聘考试,被分配到芙蓉中心学校,分别任教英语、化学,后来又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和教务处主任。

王京说:“原来从未想过会遇到这样的大山,刚一来,确实有些害怕,但很快,就被这里的领导和同事感化了。四五十名教师,大家都很快乐。”周卓娜也说:“我原来在株洲市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代课,现在成了正式教师,我觉得很自豪。更何况,这里有最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她们还带笔者看了她们住的公寓。面积虽小了点,却设施齐全,特别是浴室的电热水器,让她们很满意。她俩还争着告诉笔者,区里为教师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在这工作,每个月就有800多元农教津贴。“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北湖区的教师都能拿双绩效工资。这可是在别的地方享受不到的。”周卓娜说完,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双绩效。原来,北湖区教师除了享受教育部门的年终绩效工资以外,还与公务员一样,享受区财政局年终发给公务员的同等奖金,人均万元左右。

大瑶山对青年教师们究竟有什么吸引力呢?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起这里的几个第一:第一好的自然环境,整个瑶山就是一个天然氧吧。第一好的教学设施。全区34所中小学最新、最好、最齐备的互联网设施就在这所学校,全校13个班,每个教室都是一流的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都可与城区示范性中小学用互联网同步上课。另外,这里有第一好的住家条件。老师们没有不安心的。

和北湖区委书记蒋利民谈起这些,他说,“为了让教师工资真正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近三年来,地方财政为此每年要拿出5000多万元。这样,仅这一块,每位老师每个月收入就多出1000元左右,大家真正有了获得感。”

当年曾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北湖区,如今更重视所有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出对教师要“高看一等,厚爱三分”,要舍得为教育花钱,为教师花钱。2017年撤并乡镇时,全区共撤掉6个乡镇,原乡镇机关驻地全部移交给了学校,这样一来,增加了405套教师宿舍,加上新建400套公租房,大大改善了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

2017年,区地方财政收入仅6.9亿元,而教育这一块,就支出5.86亿元,占83.7%。高投入让全区所有学校都有了一流的办学条件。北湖区中小学的图书室、仪器室、音体美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宽带网联通学校每个角落,田径场、足球场等全是塑胶的。“学校不仅为学生建好了各种功能室,也为教师建了一些功能室。”郴州市三完小党支部书记邓元田欣喜地告诉笔者,学校为教师准备了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健身室、哺乳室、午间休息室等,提升了老师的生活质量。老师们都说,他们真的赶上好时代了。”

坚持基础攻坚,使北湖区一流的尊师重教环境在外有了名气,也为北湖教育攒足了人气。每年招聘教师都成为区里的盛大节日,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各地都有人前来报考,常常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名额,这也是一支优秀队伍的底气所在。

师德引领

黄欢大学毕业后顺利通过了北湖区的教师招聘考试,被安排到最偏僻的鲁塘镇仁和小学任教。她哭鼻子了,想换一所离镇里近一点的学校。一开始,镇中心学校校长何恒文不置可否,只安排学校的优秀教师与她一起做开学准备,相机做工作。黄欢跟着老师们下了几天村,到村校与老师交流,到村组与乡亲们聊天,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

何恒文觉得水到渠成了,便找黄欢谈心。他告诉黄欢,到仁和小学任教确实是工作需要,时间只有一年,只要她在仁和小学拿出满意的成绩,下一个学年可以调整到镇里的任何学校。为了方便黄欢的生活,学校还特别在公租房里给她安排了一套小公寓。就这样,黄欢高高兴兴去了仁和小学。

第二年开学前夕,何恒文想要履行承诺,给黄欢调整工作。哪知她却坚决要求留在仁和小学。问她为什么?她说,这里的老师们好,全校13名教师,除了5名北湖区本地人以外,8名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而且,当地群众也把老师当知心人,有什么困难都能得到帮助。如今,黄欢已在仁和小学坚守了三年,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还被评选为区里的优秀教师。

何恒文讲了一个又一个类似的故事,眼里似乎还有泪光。他说:“待遇留人,我没有这本事,只有事业留人、师德留人,才能让老师产生职业荣誉感。”

据统计,全镇154名在编在岗教师中,留下来工作6年以上的教师有61人,这些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为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被北湖区管辖的郴州市三中,在师德留人方面,与鲁塘镇有异曲同工之妙。郴州市一中、郴州市二中都是省示范性高中,郴州市三中则是所普通中学,在夹缝中求生存,不但招不到一流的学生,也很难留住一流的教师。校长张家贵介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时,多次提到师德留人,用學校自己的标杆教师留人。

在张家贵看来,当校长的一定要记得教师的每个优点,放大这些优点,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价值。他一口气讲了很久,介绍了20多名教师的“好”。如数学教师谢文胜把所有时间、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2018年高考他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平均分达到125分,其中齐琦同学还得了满分,创造了郴州市三中的教学奇迹。广东省、长沙市一些学校开出诱人条件,要挖走谢文胜,但他不为所动。英语青年教师陈彦霖时刻陪伴学生。2015年她带一个班,坚持每天陪伴学生,坐在教室后面办公。2017年生孩子后,她只休了一个月的产假,不听学校的再三劝阻,坚持上班。三年来,这个班各科成绩都上升得很快。她任教的英语学科则更为明显,不管任何一次、任何类型的考试,全班平均分从未低于130分。张家贵说,这些都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活教材。当青年教师耳濡目染,就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潜心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师德引领、师德留人,不但留教师,而且留学生,促进区域间、学校间高质量均衡发展。在北湖区,每所学校都有一批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引路,带领教师们脚踏实地,默默前行。

创新成长

郴州市九完小是所百年老校,也是骨干教师成长的沃土。副校长李朝梅就是从这所学校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她长期担任数学教学,相对于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数学缺少形象,孩子们不容易接受。怎么办?李朝梅痴迷于教学研究。从读书和教学实践中,她体会到,关键要让数学教学有更浓的生活味、自然味。她和孩子们一起读数学绘本,了解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艺术等的关系,让数学课生动起来。在万花岩中心校支教时,她曾接手一个六年級班,这个班50多个学生数学平均成绩不到20分,半数以上孩子分数为个位数。李朝梅引入数学绘本后,硬是用一个又一个数学故事让孩子们爱上了数学课。

如今,像李朝梅一样,由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已成为北湖区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目前全区已有13名教师参加全国“未来教育家”培训,有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780余名。

区里将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区教育局局长黄志平说:“我们新教师比例那么大,要启动教师成长的快速键,必须依靠内生动力,依靠区里、各学校的骨干,所以我们要求各学校发扬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骨干队伍建设,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观念、路径、方法。”

涌泉小学提出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家长、幸福校园建设就是一个创举。校长雷富光提出,要从每个人做起,如果人人都充满自信,人人都追求卓越,幸福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一所有5000多名学生、200多名教师的大校,要做到人人都能这样,实属不易,但涌泉小学做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每名教师都成为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的种子。

“作为领导,只要做到以身作则,同时尊重教师的劳动,公平、公正地看待他们的业绩,就能激发教师们的内驱力。”雷富光这样对笔者说。由于他坚持这样做,所以无论学校提出什么教育教学的举措,师生、家长都是人人响应。

譬如,在教师中开展“专业星级评价”机制,这个机制一建立,全校教师都追求专业成长。青年教师学院、名师成长俱乐部,志愿参加者爆棚。每两周一次的“涌泉论坛”,无需动员、无需组织,大家争先分享各自创新的体会。人人都在追求卓越,创造新业绩,全校成了幸福大家园。

“新教师太多,常规培训赶不上需要了,我们只能走教师建设的新路子。”郴州市十九中校长吴运来这样说。这所学校建校只有3年,近300名专任教师中,有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只有20多人,如何把这支队伍打造成真正的专业教师,学校颇费了一番功夫。

他们从培养骨干,培养带头人做起,实施一人一策略,让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计划。点课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他们在学校层面通过点课培养教师。教师被点课后,抽签确定教学内容,准备一个小时,然后到录播室上课。校领导、教研室老师、备课组老师一起听课。课后再讨论这节课的得失以及改进方法。任课教师再根据大家提的建议,对照录制的教学片改进教学,换班重上这节课,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把课上到大家满意为止。经过这样的历练,教师成长了。不到3年,全校有百名专任教师获区以上教育教学奖140多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奖67个。

猜你喜欢
留人郴州市师德
郴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落幕
致良知与师德
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
浅谈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获取企业核心资源的探索和思考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谈留住人才的第四渠道
加强企业员工职业素质培训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