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对策思考

2019-05-10 03:31朱政权杨菁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课题专业

朱政权 杨菁

乡域是指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小市镇或农村地域,乡域教师是指在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小市镇或农村地域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在职教师。乡域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主体,事关国家发展大计。提高乡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权利与义务。国家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是培养新时期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基地。因此,乡域教师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历史使命。

作为创新型劳动的一种,教育科研一直受到各方重视。如何培养乡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引起了学界关注。

一、改变乡域教育科研排斥性

教育科研在乡域具有排斥性,是因为乡域教师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承担科研工作,乡域教师工作量过重难适应科研工作,乡域學校研究氛围不浓难开展科研工作。改变乡域科研排斥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探索具有乡域特点的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公约数。

1.教育实践需要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乡域教师专业水平程度与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显,靠专业原生态、啃专业老本的工作现状,已很难满足日益变化的教育发展需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担负着民族的兴衰与未来,承载着教育人的重大责任。教师的劳动是在“实践——改进——理论——实践”的循环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它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只有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创建新方法、新措施,才能不断地创建适切性的育人模式与教学手段,提高培养人、造就人的技术含量。

2.职业幸福感源自科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改变那种更多地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穷于应付的被动状态,较少追求专业技能更新的“教书匠”型教师,引导教师向“会教学+会研究”的“学者型”教师转型。只有会研究,才会教学,才能实现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的蜕变,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3.科研与专业成长共享双赢。

现实中,乡域学校及教师对科研大致存有以下两种态度。

首先,他们既排斥科研,又渴望科研。排斥,是因为几十年的教育生活使他们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渴望,是因为感到自身专业滞后带来的逐步被边缘化的紧迫感,思想与行为处于矛盾调和期。抓住这个契机,就有可能在乡域学校开辟一片教育科研新天地。

其次,他们既否定科研,又看好科研。否定,是因为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抓科研为学校发展寻求良策,但是怎么抓,谁来抓却是大问题;看好,是因为科研的功能日益彰显,科研带来的前瞻性无可比拟。

由此观之,乡域教师只有把“教育科研——专业成长”交集最大化,教师才有前途,科研才有前景,学校才会兴旺。

二、乡域教育科研的实践方式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乡域学校教育科研的绊脚石就在于如何行动。乡域学校科研怎么做?乡域教师怎么做研究?这些问题使乡域学校长期处于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需要指路,需要导向,需要引领。乡域教师科研能力形成没有学校大气候不行。教师专业成长只有在学校科研整体运行的链条上,才能找到与之相应的“科研——成长”的节点,教师个体做好做活做强这些节点,就可能形成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燎原之势。

1.机制建立是科研落户的保证。

乡域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重要条件就是机制建立。首先,要建立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管理,明确主要领导负责教育科研工作,建立教育科研层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教育科研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其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乡域学校一般对教师优劣评价与绩效评价以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定终身,忽略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评价。改变一考定乾坤的评价,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岗位绩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式发展”三丰收。再次,要营造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学校领导要把教育科研当做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组织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要以参与课题研究为荣,以提升专业素质为自豪,让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育生涯,“教到老,研到老”应成为教师的职业追求。

2.方法构建是能力形成的根本。

找到乡域学校适合、对口的科研工作方法,对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乡域学校教育科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小课题做起。小课题就是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小现象、小问题开展研究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它有“问题小、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摸索研究方法,揣摩研究奥妙,体验研究所悟,对教师形成研究技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小课题研究能够激起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兴趣,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科学的研究行为,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学做规划课题,领悟科研真谛。乡域学校要积极争取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在专业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划课题研究。开展规划课题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科研方法体系,让教师在“课题选定、立项申报、论证设计、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论证”等各个环节,感受科研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有序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端正科研态度,掌握科研方法。同时,在规划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寻找自身专业提升的契机,实现“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研究”的科研理念。

3.科研运行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乡域学校教育科研需要有一套适切的运行模式,以推动和繁荣乡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笔者建议,可从专业引领和团队建设两方面入手探索。

首先,乡域学校由于专业引领的缺失,导致科研被遗弃。而专业引领又是乡域学校教育科研必须存在的方法。有专家引领带动教师一起做研究,能够避免乡域教师在科研中走弯路、走歧路,有利于提高乡域教师研究水平与研究质量。其次,乡域学校由于生源、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学校规模等因素影响,校本科研力量薄弱,更加需要在学校统一部署与规划下,依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团队。

【本文系教育部科学规划课题“乡域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编号FHB17055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临澧县教育局 临澧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课题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与对策分析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