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9-05-10 10:18董洁贤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朗读兴趣

董洁贤

摘 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兴趣;方法;品味语言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还是存在读书时间少,读得不够充分,朗读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高呢?下面三点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爱上读书,我认为首先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齐读、伴读、轮读、接续读、分组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情读、小老师带读等。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还会保持趣味。如果再结合一些评比及奖励,那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猫》這课课文时,我让学生先小组分段来读熟课文,理解各段大意,划分出大段(1至3自然段写大猫,第四自然段写小猫)。然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边读边结合动作来朗读这两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形式读书,这样,这些段落很快被他们读熟并理解。之后再抽些重点的句子来品读,让学生齐读,再自由读领悟情感,再指名读句子,集体评议。这样一课书,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朗读,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教授朗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

朗读方法好比一把钥匙,它能打开朗读这扇大门。要想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就要传授一些技巧给他们。如停顿在朗读中就很重要,在学习标点符号时,我就刻意说明“、”“,”“;”“。”等的停顿。“、”停顿最短时间,“,”一句话没说完,比顿号要长些,“;”表示有几类事物罗列,比逗号稍长些,“。 ! ?”等表示讲完一句话了,停顿时间比前者都要长。而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要比读完一句话要长。这些知识要让学生懂得,并在不断练习中巩固,让他们形成习惯。至于一句话中怎样停顿呢?我结合古诗的划节奏,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划每句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让学生知道同一意思的、同一个词或词组要归到一起,他们有了这个概念,他们对于句子的停顿也就会画了。开始我让他们预习时用铅笔在书中画停顿,熟练后,一些同学看到了就知道在哪停顿了。句子读起来就更有节奏了。

语调的学习也是在学习标点符号时教授的,让学生知道带句号的句子是陈述句,描述一件事,要读得平淡些。而叹号的句子要读出感叹的语气。问号的句子后面要用升调,突出问的语气。顿号罗列的事物要读得快、均匀。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强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

至于重音,在句子中,重音往往放在“怎么样”上。又或者根据朗读内容确定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的词语要重读。后者要让学生多读多练才能找准。但在学习中,不断练习、强化,学生也能不断进步,慢慢掌握。

有了这些朗读方法,学生知道怎样朗读句段文,便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

三、精选练点、品味语言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阶梯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选择一些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中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在《观潮》中的第四自然段的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去;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利用听录音范读,结合图片引读,四人小组练读,个人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至熟练。在朗读中,让学生体现潮形状的变化和潮声音的巨大。

选择一些含义深刻的句段来训练朗读,也是个好办法。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思考和讨论,才能理解和领悟。如《钓鱼的启示》中的第十自然段,这段是文中中心思想的所在。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至熟练,然后让学生讨论文中两个“鱼“分别指什么。通过读文、讨论,大家知道第一个“鱼”指我们平时吃的鱼,第二个“鱼”指的是金钱、地位、权利等。也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道德”问题,学生对后半段句子也就很快理解了。

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来朗读,更能激发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搭石》中的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让他们回想课文之前写的搭石怎样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学生就能读出对搭石的赞美,读出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之情来。这样,文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也能感悟到了。

语文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四大能力之一的朗读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当然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在学习中有侧重地去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必然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向玉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

注:本文系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朗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朗读兴趣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