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05-13 01:44顾钱军
体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巧用反思错误

顾钱军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练习过程,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感知判断以及做出相关动作,“错误”动作的产生有其背景成因,它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正视“错误”,及时捕捉,合理利用,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紧紧抓住技能形成契机,有效引领,让“错误”资源成为促进学生技能掌握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错误”资源;正视;巧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4-0035-03

体育课堂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的技能学科,是个体认知与身体活动的协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个体认知与主客观条件的矛盾冲突决定了学生的锻炼效果,过程中形成的“错误”动作在所难免。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武断判定它的不合理性,而应该从学生立场理解它出现的必然与“合理”,这是一种强化学生正确动作形成与巩固的资源。教师只有关注教材,方能突出重点,关注学生,方能突破难点,跳出教师本位、教师视角去教学。能否积极挖掘、发现可以作为资源利用的“错误”动作,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下面就结合《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堂实例谈谈体会。

一、正视“错误”——多维互动的出发点

明确了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的合理性,教师就会探究其背后的成因与价值,多角度多维度去考虑、去纠错,这是教师教学预设所不能达到的领域,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十分巨大,换句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试路石。

(一)正视问题,切莫回避

据调查,在课堂上当学生动作掌握遇阻或非教师自己期望的答案时,教师往往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和近似的动作予以默认不予推敲,采用转为继续向他人提问的形式,直至问到自己期望的答案,很少有关于这个技术难题该如何解决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启发、点拨及师生对话。更有甚的是在转问无果时,干脆教师代为回答。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殊不知其出现的原因、形式、性质、层次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有效资源,都是教师课堂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如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案例(表1)中,在传接球环节,学生传球过高过低或过重过轻导致对方接不住球,这些问题教师没有直面正视,却提问:为了接球更稳、球不脱手,我们应该怎么做?于是学生回答“要专心不开小差,手抓球要牢,传球的同学传球力量不能很大”等。学生答案中没有“重心迎前缓冲”的预设答案,于是教师继续发问“还有其他答案吗?”一遍遍的发问让人感觉在猜脑筋急转弯,最后还是教师自己讲出了答案。

这个案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理解思路符合动作的本质属性,学生出现这样的传球“错误”,教师并没有就“错误”传球动作进行讲解,而是按照课前设计去完成接球“迎前缓冲”的技术重点。试想,如果傳球不到位,再充分的迎前缓冲也是接不住的,这里教师没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动作加以分析, 没有分析“错误”的来龙去脉,也没有发挥“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预计“错误”,防患未然

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错误”教师是可以课前预设到的。读懂教材之后还需读懂学生,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找出认知一般规律,预测学生学习某技术动作时可能会发生哪些错误。因此我们在学生先前认知基础条件下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把一些“错误”放大显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已掌握的体育知识识错和改错,从而预先实行控制。

如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表2),接近50%的学生在持球时肘关节外翻,两手合力向前少、向内多,显得力量不足。学生错误动作的形成主要是手小持球多为左右两侧而非中后方,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特别是女生由于力量小、手小,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在学习持球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了持球动作不正确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臂与躯干之间夹气球的心理暗示,夹紧或抬肘都不利于发力,告诉学生气球有弹性,动作要自然放松,从而有意识地纠正学生持球的手型与部位,在错误动作形成前先进行一定干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错误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远比只从正确的结论中感受要深刻得多。”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预先设计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典型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智力支持,及时消除学生疑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

二、巧用“错误”——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错误学情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当然,快速有效地判断其教育价值,从而筛选出可以作为纠错的资源素材,完成建立新知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巩固位置。在此过程中,轻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有助于“错误”资源的产生。

(一)将错就错,顺水推舟

人的认知过程依循一定的规律,由简至深、由偏及正。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必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中间跳跃了学生思维的一贯性与一致性。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通过思辨碰撞来得出合理正确的方法,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教师简单的说教转化为学生主动寻求建构正确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课例中(表3),有的学生接球动作两手间距过宽,导致漏球;有的间距过窄,直接将球挡在身前掉球;还有手心向上去兜球等问题。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其实效果并不好,如让学生4人小组学练比传球多、比传球快,在一定目标要求下学生动作存在的问题会显露出来,学生也能直观地观察并予以分析。经过小组内的讨论、组间的比较,学生认识到“错误”动作的问题,明确了正确的动作要领,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来得更深入人心。学生的“错误”不可能简单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完全纠正,必须让学生有一个“直面错误”的冲突过程,而“直面错误”又以自我反思为必要的前提。因此,当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只想躲避。相反,我们应该将学生微小的共性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与思辨,这样的处理既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又可以改正“错误”的方法,也能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辨别能力,尽可能做到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二)顺错汲精,发散思维

应善于辨析学生的“错误”,错误中有时蕴含着独有的思维特点,有时也会是一些创造性想法的前奏。教师因此要善待这样类型的“错误”,细加辩证、去伪存真,加以利用,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课例中的传球路线,根据传球动作要求和接球位置的确定,传球路线以平直为主,一般在中、近距离运用双手胸前传球。在实际教学中,中近距离的确定对不同身高、力量的学生是个变量,也就是说对个子高、力量大的学生而言,4~4.5米的传球距离是近距离,相反,对于个子低、力量小的学生就是中距离甚至是远距离。因此在传接球过程中,学生为了调节距离差而改变了传球路线,出现了过高过低的路线,这些看似错误的动作并非学生有意而为之。为了进一步掌握传球动作,教师接下来安排了一个带有消极防守的传接游戏,为了越过防守者,传球的学生会有意加大传球角度,充分蹬伸腿部动作。这个游戏安排让学生明白了传球路线的多样性,只要对方能舒服接到球就是好的传球,同时也明确了最快速有效的传球就是充分发挥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让对方追不上你的速度。在传球路线上,个子低的学生可以上前一步完成动作,弥补了距离过大的问题,个子高的学生不要追求绝对力量,以适中的速度力量进行传球,腿部蹬伸不用做得特别充分。

这里学生开始并不统一的传球路线并非完全错误,而是学生根据个体差异的自我调节,是学生潜意识的一种行为,教师需要运用实践证明其合理性,从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去粗取精,得出我们本课教学的技术重点。

三、反思“错误”——意义建构的延伸点

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勤于反思也是教师业务成长的必要手段,它是对已发生教学行为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孪生子,没有一味的教或者学。因此教师要提醒自己学生有时也是老师,在学生的错误中体验感悟动作的形成,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学生反思,以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正确的新方法,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如何防止自己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即使出现这样的错误自己如何去解决,使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1.活动周记,自我纠错

学生练习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如何从错误的认识、动作中吸取教训才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通过让学生书写每周技术单元教学活动日记的方式,对自己技术掌握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审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培养了学生自我纠错、自我反思能力。如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课例(表4)。

2.问题收集,触类旁通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错误动作,教师以全班学生好、中、差原则成立问题收集小组,设立一位组长。根据学生个人记录活动周记中出现的典型性错误,在小组交流中主要分四步走:(1)错误动作原形——组长摘录本组同学练习中的典型问题。(2)分析错误原因——先让动作错误的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错,再让组成员以旁人的眼光来看看他为什么错。(3)标明技术动作的正确方法(最好有完整的分析过程)。(4)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组内成员相互讨论,收集典型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教师反思,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主动寻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留下的缺憾,它是教师自我成长与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逐步完善教学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单元记录,教学相长

在每一技术教学单元或者每一节有所收获和反思的课后,教师需要及时审视自己的课堂:今天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自己都预测到了吗?学生出现的错误自己及时处理了吗?有没有自己感觉处理不当的?如果下次再上这课时自己会怎样处理等。做好记录反思心得,“教学相长”提醒我们要学会反思错误,师生才能在课堂中共同成长。如水平二“双手胸前传接球”课例(表5)。

2.视频记录,寻找症结

教师在平时除了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教学论文、反思、案例,还要做个有心人,把技术教学中学生最容易錯的环节用手机拍摄下来 (如图1持球、传球、接球的错误动作) ,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动作照片或视频通过室内课呈现出来,同时与标准动作对比,最后以观看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来解释动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生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中的问题,虽看似不大却可能影响整个发力顺序,产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错中有序,错中存真”,学生的错误虽有不可预见性,但却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其间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教师应以细心的态度去发现,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对待错误,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理解与技术革新。我们要让“错误”动作凸显出来,最终让“错误”动作成为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助推剂。

猜你喜欢
巧用反思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