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5-14 03:18崔茂安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卫生院山东东营2574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良率全麻下肢

崔茂安(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卫生院,山东东营 2574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下肢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手术是治疗骨折疾病的首选方式,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所带来的躯体创伤是十分严重的,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存在影响。因此,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需要慎重考量麻醉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损伤[2-3]。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并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7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近两年该院收治7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一组采用全麻,为普通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3±1.8)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左下肢骨折患者14例,右下肢骨折患者21例;普通组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5±1.5)岁,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左下肢骨折患者13例,右下肢骨折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指导所有患者在术前禁食6 h,麻醉前30 min应用0.1 g苯巴比妥钠和0.5 mg阿托品行肌肉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给予吸氧,氧流量为2 L/min,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用量为5~6 L/kg。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取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间隙实施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而后患者取平卧位,缓慢推注5 mL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阶段性平面出现后,维持麻醉效果,麻醉维持使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选取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间隙实施穿刺,将腰穿针置入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得气后固定,见清亮脑脊液代表穿刺成功,而后应用2~3 mL罗哌卡因和1 mL葡萄糖溶液推注入蛛网膜下腔,退出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改体位为平卧位,5 mL利多卡因导管内推注。所有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为第十胸椎水平一下,术中合理调整麻醉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体征指标,具体有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术中无任何牵拉和疼痛感觉,手术顺利完成为优;术中出现牵拉疼痛,需追加麻醉剂量为良;术中由明显疼痛感,难以继续手术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值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体征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项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分析(±s)

注:*表示组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n=35)HR(次/min)麻醉前 麻醉后SBP(mmHg)麻醉前 麻醉后DBP(mmHg)麻醉前 麻醉后观察组普通组t值P值90.3±9.8 91.2±8.9 0.402 2>0.05 91.1±11.2 93.5±10.5 0.924 8>0.05 135.9±12.5 133.5±13.2 0.781 0>0.05 135.9±12.5 133.5±13.2 0.781 0>0.05 78.8±8.8 77.4±7.4 0.720 4>0.05 71.5±7.7(60.2±6.4)*6.676 9<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4.29%(33例),高于普通组的71.43%(25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对比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来说,老年患者一般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其次,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手术耐受力较差;最后,老年患者躯体抵抗力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多[3]。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以上三点的关注度,合理科学的制定手术方案。尤其是麻醉方案,麻醉作为整个手术的关键,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后HR为(91.1±11.2)次/min,与麻醉前和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 SBP 为(135.9±12.5)mmHg,DBP为(71.5±7.7)mmH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而实施全麻的患者,其血压较麻醉前则有明显下降,说明腰硬联合麻醉的更为安全可靠。相对于全麻而言,腰硬联合麻醉用药量更少,可以降低血药浓度,但其麻醉可控性好,因此对患者体征指标的影响较小[4-5]。

研究结果2.2指出: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4.29%(33例),高于普通组的 71.43%(25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仅仅是对神经支配区进行暂时性的麻痹,能够阻滞脊神经、交感神经和运动神经,完全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体征指标的影响较小,但麻醉效果更高,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全麻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