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药足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5-14 03:18崔全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染性脾胃小儿

崔全支

(单县海吉亚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300)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小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症。患儿多变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特点,小儿腹泻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发,经过西医手段治疗后,多数患儿病症仍会反复发作,长时间难以痊愈。当前,临床上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以及非感染性腹泻,尚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对症处理,同时预防患儿出现并发症[1]。该研究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腹泻59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18例患者,为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包括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72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全组患儿发病后均在3 d内就诊,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便次增多,同时患儿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其中有36例患儿伴有腹胀以及发热、呕吐等症状,其余患儿上述症状不明显,大便镜检无红细胞和白细胞,部分含未消化物(+~++),大便培养呈阴性。经血常规检查,患儿体内白细胞值正常或略高,淋巴细胞比例均超过40%。全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行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维持治疗手段。

1.2 诊断标准

以《儿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参照诊断标准。患儿发病或急或缓,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每日大便次数较多,粪便形状呈蛋花样或稀水样,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呕吐症状及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现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对患儿采用病毒唑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能量合剂,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1次/d;对于发热严重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如患儿出现合并脱水,则根据实际情况为患儿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口服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纠正患儿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如患儿伴随发热、呕吐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观察组患者则再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处方:地锦草、葛根各20 g,黄芩、黄连各15 g,诃子、肉豆蔻各12 g,水煎500 mL,药液温度在 38°C~40°C,40 min/次,2 次/d 足浴,5 d 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1~3 d,患儿腹泻次数≤2次/d,大便成型,伴发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1~3 d,患儿腹泻次数≤4次/d,患儿大便水分显著减少,伴发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7 d后,患儿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2]。

1.5 统计方法

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9.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学比较

3 讨论

作为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小儿腹泻主要以2岁以下年龄段为主,一般来说小儿腹泻发病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且发病年龄越小,发生并发症等因素的危险性就越大。小儿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粪—口途径,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多数为散发,局部可发生流行。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泄泻范畴,引起泄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外邪侵、先天性脾胃虚弱、内伤饮食等多种因素。脾胃、大肠为小儿腹泻主要的病变部位,脾主运化精微,胃主腐熟水谷,如脾胃受病,则饮食不化,精微物质合污而下,不能布散全身,导致腹泻。小儿腹泻病情严重的,常会引发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诱发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世卫组织资料表明,全球每年因严重腹泻导致死亡的婴儿人数在850万~1 560万左右。小儿腹泻发病率高且容易反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其中,秋冬季节患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夏季则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一般来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3],而在临床上小儿腹泻患者腹泻多为非感染性,大多是由于患儿的肠黏膜损伤、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引发病情[4]。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感外邪,内伤饮食,伤及脾胃,清浊不分而出现腹泻。 夏季对孩子护理不周,使其感染暑邪,埋下隐患,到了秋冬季节,受风邪诱发腹泻。对此应清热利湿,涩肠止泻。该研究中所采用的方剂,地锦草、黄芩、黄连对于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有很好的作用,葛根在中医理论中能够升脾胃阳气,佐诃子、肉豆蔻则嫩巩固涩肠止泻。相关中医药学者研究表明,用方中的地锦草、葛根、黄芩、黄连等均具有抗病毒的作用[5-6]。利用中药汤剂足浴使药物通过足部皮肤渗透吸收作用,药物成分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发挥作用。该治法来源于当地民间验方“单味地锦草足浴”,在临床实践中依据《金匮要略》等治疗小儿腹泻病[7-8]。在单味地锦草足浴的基础上,加用涩肠止泻的药物治疗小儿腹泻,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安全可靠,且有效地缩短了患儿病程,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感染性脾胃小儿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思考心电图之177》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小儿涵之三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