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2019-05-14 03:19刘丽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静脉

刘丽丽

(郯城县港上镇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127)

下肢骨折的发病部位主要指腹部以下位置,受伤率较高的位置主要有股部、臀部、小腿、膝盖以及足部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下肢长时间不活动,影响静脉血流的正常循环,加上患者创伤后血液会呈现高凝状态,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对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1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病例内容进行回顾分析,探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成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31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病例内容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1例,女 10 例;年龄 30~75 岁,平均年龄(52.1±1.3)岁;多发性骨折患者1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9例;股骨干骨折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有显著的深静脉血栓情况,下肢有显著的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患者经彩色是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符合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状态良好,精神正常,且无家族精神病史;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完全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相同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对其疾病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时测量患者的下肢周径。由于患者患病后需要长期进行卧床静养,下肢的活动量明显降低,对下肢静脉的血流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以及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详细向患者介绍相关康复锻炼方式以及锻炼效果,提升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积极按照护士指导进行康复锻炼。由于患者患病需要承受严重的生理痛苦,同时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保持态度温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较为担忧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及康复中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中需要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禁食辛辣、生冷食物,避免食物的过度刺激影响患者血管的正常收缩。另外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遗嘱要求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抗凝药物进行辅助治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使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骨折后生活习惯及病情状况进行调查,详细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计算不同因素所占的比例;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项主要有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分组计算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均值后进行对比[2]。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对比检验值为t;使用[n(%)] 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检验值为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患者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

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康复锻炼不佳、骨折部位以及年龄过高等,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康复锻炼不佳,详细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统计

2.2 对比31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该次研究中31例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临床治疗中加强对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的分析对于临床护理措施的舒适有一定的指导效果[3]。该次研究中31例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因素的分析可知主要与康复锻炼不佳、骨折位置以及年龄等均有关系,其中占比最高的因素为康复锻炼不佳,主要是由于患者下肢骨折剧烈疼痛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拒绝配合相关康复锻炼,影响骨折位置的康复[4]。骨折位置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主要是下肢受伤后锻炼活动量明显降低,不利于患者下肢血液的正常循环,增加静脉血管的凝血情况,诱发患侧深静脉血栓。年龄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年龄过大,机体内各类组织器官出现退行性病变,血液粘稠度也会有所增加,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升高。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健康教育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的了解程度,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康复锻炼,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全面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各项指标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提升患者康复质量[5]。该次研究中31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造成下肢骨折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康复锻炼不佳、骨折部位以及年龄过高等,其中主要为康复锻炼不佳,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表2 对比31例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2 对比31例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组别 情感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状况护理前(n=31)护理后(n=31)t值P值88.6±4.7 75.4±9.5 6.934 0.000 92.8±5.5 78.4±7.8 8.401 0.000 97.4±2.4 77.1±5.5 18.835 0.000 93.5±4.8 80.1±3.1 13.057 0.000 94.6±3.4 79.6±5.3 13.263 0.000

综上可知,明确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