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

2019-05-14 06:10张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张立

(大理州人民医院骨科创伤科,云南大理 67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在其静脉中回流发生障碍所致[1]。临床上,骨科手术有较长的治疗期与恢复期,故此,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大[2]。为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该次延吉选取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13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常规组65例、研究组65例。常规组由31例男性与34例女性构成,年龄均处于19~55岁这一范围内,平均年龄是(39.65±6.58)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10例、28例、27例;其中股骨骨折、静脉曲张、胫腓骨骨折的分别有25例、19例、21例。研究组由30例男性与35例女性构成,年龄均处于19~54岁这一范围内,平均年龄是(39.47±6.26)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11例、28例、26例;其中股骨骨折、静脉曲张、胫腓骨骨折的分别有24例、18例、2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已经获得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且患者家属对于该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并签订了同意书。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病性等临床资料施予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机械配合药物的方法治疗,方法为:治疗时,取患者为仰卧位,将其肢体抬高至和心脏呈一定角度的位置,对其创伤的部位进行治疗与包扎,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综合疗法,方法为:第一步,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治疗过程中下肢出血量少患者,可以使用尿激酶来进行溶栓治疗,治疗使用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体内所形成血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第二步,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静脉注射肝素钠来进行抗凝,以此防止患者体内血液凝聚,同时,此类药物在使用时要注意时间间隔,每24 h最多使用2次。第三步,降低患者体内血液粘稠度。使用右旋糖酐溶液(500 mL)联合复方丹参溶液(20 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注射速度为20 mL/h,治疗时间维持10~15 d。

在治疗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有治疗方法、下肢手术时的麻醉时间、制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护理。内在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病、血栓史、糖尿病、吸烟酗酒等。

1.3 判断标准

高血压:在连续两次的诊断中,收缩压均大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90 mmHg或是患者定期服用抗压药物;糖尿病:空腹检测时血糖高于7.0 mmol/L、在进食2 h后检测血糖高于11.1 mmol/L、患者定期服用降血糖药物。血栓史:患者及其直系亲属患有血栓性疾病[3] 。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效、有效、无效。优效:治疗后,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有加重情况[4]。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内在因素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血栓史、糖尿病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酗酒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组与研究组内在因素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因素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分别为 (3.48±0.07)、(8.68±1.28)h,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分别为(2.14±0.16)、(4.27±0.94)h,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研究组与常规组的该次治疗有效率依次是95.38%、7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研究组的该次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下肢骨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状,有研究显示,其致病原因与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等外在因素有关[5]。也有研究显示,其致病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内在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等有密切关联[6]。临床治疗中,对于血栓较轻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机械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够有效治疗。而对于症状较重且存在顽固性血栓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会因为医疗机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漏诊或误诊等情况[7]。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发展初期其症状较轻微,所以部分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师可以根据体检发现患者的症状。例如,在检查中,挤压患者的小腿肚,若是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则说明患者小腿存在静脉血栓[8]。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病、血栓史、糖尿病分别有21.54%、24.62%、24.62%明显高于常规组4.62%、4.6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酗酒上分别为7.6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高血压、血栓史、糖尿病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内在因素,抽烟酗酒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并无直接关系。在骨科创伤治疗时,对有高血压病、血栓史、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更加注意提前预防,不但应该在护理与治疗时注意观察其是否有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还应在其轻微症状时,及时用药,避免其形成严重的静脉血栓。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8±0.07)h 高于常规组(2.14±0.1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制动时间(8.68±1.28)h 较常规组(4.27±0.94)h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外在因素中,手术时间与制动时间是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故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该减少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如此才能有效地减少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常规组7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上,使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使得患者更快的恢复,减少其不良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使用综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其形成更为严重的静脉血栓,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