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探讨

2019-05-14 03:19姚慧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卧床肢体下肢

姚慧娟

(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对患者下肢功能造成影响,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1-2]。因此,需针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该课题将该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下肢护理干预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的92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均收治该院,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及其他肢体功能严重障碍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跨度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5.8±1.2)岁;卧床时间 1~9 年,平均卧床时间为(4.3±0.2)年。对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跨度为 62~78 岁,平均年龄为(65.7±1.0)岁;卧床时间1~9年,平均卧床时间为(4.2±0.3)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的意义。

1.2 护理方法

该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针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所在科室及临床特点,告知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组,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下肢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为:

(1)健康教育。对患者普及加强下肢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有关疾病、护理方法的知识,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疾病及相关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依从性。

(2)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患者会伴有一些消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等,因此需及时疏导,可采取音乐疗法、列举治疗成功案例疗法,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多关心、呵护患者,多鼓励患者,使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医护工作的开展。

(3)下肢护理。下肢护理是重点工作,需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让压侧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效果增强,让下肢静脉压力下降,从而使下肢静脉回流保持通畅,进一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取侧卧位,那么要稍微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将下肢保持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左右,同时让膝关节屈曲约15°,使骼内静脉处在松弛的状态当中。若患者有需求,可于足跟下方放置软枕,或者沙袋,使患者的小腿肌肉避免受到压迫,进而促进小腿静脉回流,预防下肢肿胀的发生。

(4)肢体康复锻炼护理。为了促进患者肢体早日康复,有必要加强肢体康复锻炼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解,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指导患者适当将下肢抬高,于固定间隔内翻身练习;同时,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做好日常基础护理,让患者穿宽松袜子,提高下肢舒适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患者制定营养、健康的饮食计划,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1.3 评价标准

对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发生率(%);采取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三级,包括: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选择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52%),对照组11例(23.91%);结合数据可知,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2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类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该并发症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3-4]。所以,需积极采取有效医护干预方案。

此次提到的下肢护理包括着重强调下肢护理,同时配合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临床采取的常规护理方法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因此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面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下肢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着重患者下肢体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降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在2%~10%之间[5-6],此次采取下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52%,在这个区间。同时,该次采取下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3.48%,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65.22%;从中可知,下肢护理干预方法具备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合该次研究,可知: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加强下肢护理,可以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同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所以,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与应用。

猜你喜欢
卧床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肢体语言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肢体写作漫谈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