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研究

2019-05-14 03:19张红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微创下肢激光

张红军

(兰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临沂 277700)

细致静脉曲张是因长期处于相同姿势导致机体血液积蓄、血管突出的疾病,常发生于下肢。临床治疗中,下肢静脉曲张初期常采用保守治疗,后期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1-2]。该次研究中以2017年6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观察常规高位结扎+剥脱术、微创手术、下肢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研该院收诊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按随机分表法分为A组、B组,50例/组。其中10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48.69±5.47)岁,病程 2 个月~2 年;其中左侧患者60例,右侧患者60例,双侧患者30例。两组患者年龄、学历、病变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经潘氏试验、静脉造影等影像检查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2)该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治疗(A组):硬外膜麻醉,全部患者先高位结扎,此后在腹股沟韧带中心点行切口,暴露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0.5 cm结扎,在大隐静脉结扎后在其远端放剥脱器剥离至内踝部位,必要时给予压迫止血;同时处理皮下迂回、扩张的静脉,确切止血,缝合切口,弹力加压包扎[3]。

腔内激光结合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用半导体激光闭合仪(12W),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单,高位结扎大隐静脉,经导管插入大隐静脉远端,注入保护液后置入激光光纤,启动激光闭合仪 (速度0.5~1.0 cm/s)。顺静脉由远至近灼烧,由小腿踝部位大隐静脉做切口,置入导丝至小腿中上1/3处,采用精光灼烧静脉并边退出导管及激光光线,对于局部静脉曲张采用细针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剂1 mL、次,纱布加压、包扎;对于局部血栓需全部剥离。彻底加压等止血,无出血、血肿后逐个缝合切口[4-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康复状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康复状况(±s)

组别A 组(n=50)B 组(n=50)P值出血量(mL)35.34±11.47 12.55±3.39<0.05切口长度(cm) 术后24 h内VAS评分(分)2.78±0.45 2.00±0.12<0.05 3.78±1.32 2.31±0.54<0.05疼痛持续时间(d)3.10±1.24 2.42±0.31<0.05卧床时间(h)31.27±12.32 8.31±1.69<0.05患肢功能恢复时间(h)41.26±11.26 18.29±6.38<0.05

全部患者术后均卧床休息6~24 h,吸氧并抬高患肢,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术后24 h拆除弹力绷带,改穿Ⅰ~Ⅱ级腿长型医用弹力袜,术后第一周全天穿,第2周仅白天穿,坚持使用3个月。安排患者早日康复,合理使用镇痛药,每日更换敷料,术后7~10 d拆线并禁止下肢负重行动[6]。

1.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统一采用是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康复状况

经腔内激光结合微创手术治疗,B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24 h内VSA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卧床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时间等数据统计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2.2 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

B组、A组两组患者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比例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伤口血肿发生率、踝下肿胀发生率、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表2 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n(%)]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的需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高发人群为长期站立、体力劳动者。现今无特效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

常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但此手术切口数量较多且易发生并发症,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对患者损伤更小,但治疗中对激光波长选取无统一要求,临床医师需挑选不同波段光线对不同部位进行治疗,对严重静脉曲张的患者需通过多次治疗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与传统手术比较,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在患者中有较好的满意率。该次研究表明,B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24 h内VSA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卧床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腔内激光+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外科综合治疗在下肢静脉曲张中效果显著,且腔内激光结合微创手术以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等优势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微创下肢激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一种高速激光落料线
激光诞生60周年
请给激光点个赞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