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9-05-14 03:19王海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锁髓内胫骨

王海涛

(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东坝院区),北京 100018)

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之一,人们胫骨干中下段的交界处的形状为方形,且该部位的骨质较为细弱,血运情况往往较差,因此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其伤口较难愈合,也极易发生术后感染等情况,为了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多医院都开始研究与分析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方案[1]。该文研究与分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疾病的患者88例,随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主要分为交锁髓内钉组(44例)与经皮锁定钢板组(44例)。在交锁髓内钉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有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0~62岁,平均年龄为(38.21±8.52)岁,有 21例患者为交通意外,有15例患者为意外坠落,有8例患者为外力致伤,骨折AO分型情况,有21例患者为A型,有12例患者为B型,有11例患者为C型。在经皮锁定钢板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有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0~61 岁,平均年龄为(38.32±8.61)岁,有 23 例患者为交通意外,有13例患者为意外坠落,有8例患者为外力致伤,骨折AO分型情况,有20例患者为A型,有13例患者为B型,有11例患者为C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通过医院的道德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交锁髓内钉组:对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在术前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处理,在手术中需要屈曲 70°~90°髋关节,屈曲 120°~135°膝关节,随后作一切口,切口的位置为沿胫骨结节内侧至髌骨内侧,切口的长度为5~8 cm,切口直至髌韧带内侧,向外侧牵引患者的髌韧带,以此来充分将胫骨结节进行暴露,在患者的股骨结节近端处钻一个髓腔,随后推入胫骨髓腔,此操作需要使用髓腔钻,在与骨折端接近时采取点状复位钳辅助复位或者徒手复位等方法,在进行扩髓之前,可以使用4块消毒后的直型铝板与消毒后的橡皮止血带来对骨折部位做一个复位固定的操作,此操作同中医小夹板复位固定的方法相一致,随后将导针插入,使得导针通过骨折端钻到患者的股骨远端骨骺等部位,将各类直径的髓腔锉沿着导针依次套入进行有限扩髓处理,直到直径合适为止,向髓腔内缓慢插入髓内针,插入的最佳位置为踝平面上的2~3 cm处(远端),针孔内1~1.5 cm(近端),必要时定位操作需要采取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在远、近端的锁孔内将带锁螺钉分别锁入,最后放置尾冒。

经皮锁定钢板组:对经皮锁定钢板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在术前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下进行外固定架牵引复位技术、手法复位技术以及点状复位钳辅助复位等操作,在术中对于解剖复位不强求,但是需要保证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等情况,切口的位置选取于内踝上方,切口长度为3 cm,随后将深筋膜进行切开,但是注意不要切开骨膜,在皮下或者肌下与骨膜之间采用骨膜剥离器来建立隧道,钢板要选取一个合适长度的锁定桥接钢板,随后将塑型折弯,经过建立的隧道将其导入,在骨膜外放置钢板,与骨折粉碎区域进行桥接,将1枚螺钉固定钢板拧入患者的切口处,要确保透视骨折端力线正确无误,临时将1根克氏针固定于钢板的另一端,将克氏针套入同一型号的钢板内,在远端直视下来将钢板对齐,经过相对应的孔来对皮肤做若干切口,将3~4枚螺钉拧入骨折的两端进行固定,骨折每一端均至少含有2枚锁定螺钉,可以将单侧皮质的锁定螺钉打入中央粉碎骨折段钉孔内,以此来使得钢板与骨干相贴附[2]。

1.3 评判标准

由该院医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详细地记录,且进行存档,其中临床疗效需要参照骨折临床愈合评价标准,患者的局部无异常活动,且无压痛以及纵向叩击痛,患者下床后可以不借助拐行走,行走时间超过3 min,且行走的步数不超过30步。采用HSS评分系统来评价患者的膝关节术后功能情况,临床疗效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可以及差,其中得分85~100分为优,得分70~84分为良,得分60~69分为可,得分低于60分为差。

1.4 统计方法

该院医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经皮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指标均较佳,但是经皮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经皮锁定钢板组的4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了畸形愈合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而在交锁髓内钉组的4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的情况,有4例患者出现了畸形愈合的情况,有3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故经皮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标均较佳,但是经皮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 6,P=0.035 5)。

3 讨论

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是骨科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人体的股骨干中下段的前内侧往往没被肌肉所覆盖,且该部位的软组织较薄,无法为相关部位提供软组织保护,也无法提供良好的血运,因此此部位受到外伤后极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且易出现移位以及骨缺损,较难进行处理,且术后易发生皮肤坏死等情况,导致钢板外露以及伤口感染,从而导致手术的失败,故在选取手术方案时需要选取最为可靠的内固定物[3]。

交锁髓内钉是一类弹性固定,固定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但是此类治疗方法需要扩髓髓腔,但是此操作可能会破坏骨皮质内层血液循环过程,再加上骨折断端会受到骨折两端锁定的静力型固定作用,易导致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等并发症。而锁定钢板更加有利于闭合插入,其设计更符合解剖形,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外骨膜进行剥离,可以较佳地体现出生物学接骨理念,对骨折部位进行结合间接复位,可以对骨折端周围血运进行保护,因此此类治疗方法受到广大医生与患者的喜爱[4]。

该文研究与分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经皮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均较佳,但是经皮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同马献忠等[5] 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较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佳,但是在其研究中关于两类治疗方法的优劣对比等方面的内容叙述较为详尽,值得本研究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对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交锁髓内胫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