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

2019-05-14 03:19王永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志股骨颈骨科

王永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群体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任何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尤其是骨科手术,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与制动,因此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骨科手术后DVT发生率高达43.2%,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容易发生DVT[1]。卫生厅将“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列为骨科护理质量的衡量指标之一,可见,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积极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选择该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治疗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5 岁;(2)患者自愿配合护理并签署知情协议书;(3)无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等,依从性良好。在手术方式方面,4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9例行手法复位空心钉固定术,其余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长最短为2 h,最长4.5 h,平均时长(2.89±0.65)h。 根据入院顺序将 82例患者进行编号和分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 66~83 岁,平均年龄(76.38±5.09)岁,病程 8~24 h 不等,平均病程(5.22±1.98)h,对照组男 24 例,女17 例,年龄 68~85 岁,平均年龄(77.45±4.42)岁,病程10~24 h 不等,平均病程(5.41±1.8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将患肢适当抬高20~30 cm,用软枕垫高,保持下肢高于心脏水平20°左右,定时更换体位)、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防治、引流管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因发病突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之手术创伤、疼痛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担心病情而寝食难安,对术后康复十分不利。护理人员需要借助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焦虑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后续治疗与护理,从而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2.2按摩 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对患侧小腿、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刺激,按摩方法:自小腿跟腱至远心端按压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重复上述动作,每次按摩10~15 min,每天按摩3次。以揉法按摩双侧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按摩3 min。需要注意的是,若发现患者有DVT征兆需要停止按摩。

1.2.3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一些事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骨折手术后气血受阻、瘀血停滞,加之患者年龄大、气血耗损严重,血行极为缓慢,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在饮食上需要做到辨证施膳,多进食木耳、金针蒸瘦肉、三七瘦肉汤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气血亏虚者则需饮用补气益血之品,例如黄芪、红枣等,每天饮水量不得少于2 000 mL,多进食新鲜果蔬,改变血液黏度。

1.2.4功能锻炼 在术后6~8 h即可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以床上活动为宜,患者保持仰卧位,小腿自然伸直,与床面紧贴,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同时进行踝关节背伸锻炼,每次拉伸需保持10 s以上时间,之后逐渐放松,每天训练5次。术后7~10 d可逐渐转为下床活动,包括床边站立、行走等,具体锻炼时间及强度需要根据患者耐受度及个人体质决定,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需要立即停止锻炼,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2.5中医健康指导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大部分的康复时间都在院外,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中医护理方法,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照顾。首先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后发生DVT的原因、临床表现、危害性及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不良生活行为,做好保暖防冻,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出现便秘。发现腹胀、尿潴留、咳嗽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干预以免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阻塞,形成DVT。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DVT发生率,DVT诊断标准参照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版)》,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予以诊断,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表面有瘀血、皮温降低等,辅助检查以静脉造影为准[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处理数据,DVT发生率采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DVT发生率对比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事件,观察组4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4.88%,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26.83%,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DVT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衰退,营养状况差,而且身体耐受力低,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与其他年轻患者群体相比,更容易发生DVT[4]。中医研究发现DVT的病因为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法。因此我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护理、按摩等,结果显示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护理对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中医提出,精神刺激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情志过度兴奋或抑制,《灵枢·寿夭刚柔》中所述“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可见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影响气机,精神与情绪因素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先医心,后医其身”,才能达到治疗效果[5]。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护理的难点和重点,这是因为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精神情绪等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因此在施护过程中难度较大[6]。在情志护理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情志因素,因人、因时、因地地进行指导,运用开导式、转移式等各种方法开展情志护理。在与患者沟通接触过程中需要注意态度和蔼、亲切,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从而尽快恢复健康。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足三里等穴位形成有效刺激,从而通畅气机、通经活络。功能锻炼则能够使肌肉得到充足的运动,加速静脉血流,而且在锻炼过程中深呼吸可加速血液回流,从而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给予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则能够保证营养充足,促进病情恢复[7]。各种中医方法相互协调互为辅助,保证了护理效果,而且中医护理方法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所接受,能够避免西医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而慎重地评估患者病情,结合个人经验与专业技能,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合理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手段,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从根本上防范DVT,为早期康复奠定基础,持续提升骨科护理质量[8]。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从整体与辩证角度出发,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是预防DVT发生的有效手段,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情志股骨颈骨科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