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2019-05-15 10:52薛振杯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考

薛振杯

摘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现代德育的目的。笔者根据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从德育形式的创新,德育主体的参与,德育过程的理解三方面阐述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 方式 思考

一、德育形式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成熟,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已经可以自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接受信息,教师也不再拥有那种对知识超前掌握的垄断权。因此,德育工作应该改简单的“说教——顺从”为“认同——内化”的过程,在形式上也要注重“新一点、活一点”,特别要增加一些当前出现的新事物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思考]绝大多数老师在德育方式上习惯采用“管制”的办法来“对付”学生。要求学生这样,不要那样,用的是命令、强制的口气和方式,使用老师的权威来“压制”、“束缚”学生的言行举止,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编制的条条框框内。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感、不听话、屡教不改的学生却越来越多,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比如安全教育,若是仅仅采用说教或惩戒方式进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学生的体验并不深刻,不安全行为方式也必将不断出现。若通过一些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进入一种生活情境去感受怎样做才能确保安全,效果则完全不同。开展生活化的活动,让德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得到了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如此,学生不仅会将安全内化为自觉行为,还能时刻提醒身边的人。这应该就是教育的延续,教育的提高。

时代在变化,在发展,新时期的德育形式一定要新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此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活动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搜集、实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强自身教育意识,从而让身心得以发展。[1]

二、德育主体的参与

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除了对学生“晓之以理” ,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以外,还必须“导之以行”。现在的学生,将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的社会竞争和人生挑战要求他们必须自律、讲究信用、正视平等、遵守规则等。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或高压的灌输所能奏效的,必须创设情景,搭建舞台,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参与过程中体现主人风范。

[思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反复对他的学生说:“我这个人很懒,总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干,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仔细琢磨他的话,这“懒”确实大有名堂。“懒”正体现了老师的放手,从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懒”也从另一方面透露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反觀我们平时的教育工作,总是忙忙碌碌,而“劳累”后又总觉得碌碌无为。静下心想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把学生“盯”得太紧,“压”得太死了呢?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既然如此,就应当让学生做班级活动的“主角”,让班级管理、个人成长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新时期的德育理应强调学生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德育的主人,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班队活动,都要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全面参与、自主策划、自主组织。教师必须克服大包大揽的习惯,从台前“退”至幕后,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事实证明,教师“退”得越多,学生的自主性就“进”得越多。回想班级尝试的“文明卫生免检”制度,效果确实不错。免检的小组不仅把“文明卫生免检”看成一种荣誉,更把它看成一种鞭策。通过这一活动,学生除了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外,自主、自尊意识明显增强,自律、自控能力也进一步提高![2]

三、德育过程的理解

道德教育中主体间理解的发生需要教师“理解先行”的态度。当教师向学生传递出的理解信息是一种接受的、开放的、同情的、真诚帮助的聆听姿态时,学生才将教师视为可信赖的人并与对之倾诉。师生间的理解才会产生,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才会来临。

[思考]当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冷静思考问题时,教师往往可以更清晰地处理问题。懂得换位、懂得理解,许多师生或学生间的矛盾便可化解。由此,想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教育故事:面对打人未遂的学生,虽未造成后果,但他将要做的行为是错误的,陶行知运用奖糖果的方式,实事求是的态度,平和的口气,尊重学生人格的真诚,充满亲和力的交流,使犯错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反思,用心灵去感受,从而接受教育。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处理时,首先要保持对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一种尊重、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关注;接着,教师再保持对学生问题的辨别和区分,并与之进行讨论和交流。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最深处。”教师的真诚理解不仅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客观深入地自我了解和探索。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学会关心”这一主题不可忽视。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关心我们的地球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当然,要使学生学会关心,教师必须注重关心学生,善于理解,“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往往并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心理问题造成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关心和理解,也需要同伴的理解和友爱。当这些需要难以满足时,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作为教师,首先应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妥善的化解。惟有这样,孩子才能得以真正发展。

德育工作,且思且行。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德育方式也必将与时俱进,革新发展。作为新时期的从事德育工作的一线教师,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树立正确的新时期德育观,在工作中主动探索,创新方法,必定可以为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新的德育局面,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教育智慧,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8.

[2]陈永菊.德育,更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116-116.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