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9-05-17 03:48曹卫红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合格率

曹卫红

安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 安阳 455133)

胃肠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多发性,在肿瘤科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胃肠肿瘤是一种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有着极大威胁的疾病,尤其是50岁以后的人群属于发病的高危年龄。同时,胃肠肿瘤患者容易引发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组织受侵犯等情况[1],这使得患者的营养情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主要症状表现为极易引发机械性梗阻,导致食物通过时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及疼痛感[2]。因此,胃肠肿瘤患者应在早期及时的接受手术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现如今,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选取于2016月年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月年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为(63.2±4.5)岁,平均病程为(3.8±0.9)年,平均肿瘤直径为(7.7±2.8)cm;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为(64.3±4.8)岁,平均病程为(3.7±0.8)年,平均肿瘤直径为(7.8±2.7)cm。两组患者中,有35例胃癌,65例肠癌。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内容有:所有患者均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常规开腹后,将动静脉根部的淋巴结及肠胃周边的脂肪清除,并使用电刀将其相关组织分离,对胃肠部位的动静脉进行解剖并充分暴露,确定肿瘤位置后,通过电刀对其进行锐性分离,并用塑料套保护住切口,之后将肿瘤移去[3]。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内容有:对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肿瘤情况来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当患者的肿瘤为右半结肠胃部肿瘤时,则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当患者的肿瘤为左半结肠或直肠肿瘤时,则指导患者取截石位。对患者实行常规限度,铺设无菌巾并建立四孔气腹,置入腹腔镜,并在穿刺孔中放置操作钳,探查其肿瘤的实际状况,之后进行切除。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合格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进行评定,分数高于25分表示其营养合格,计算两组患者的总合格率。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合格率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合格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合格率为90.0%(45/50),优于对照组的74.0%(37/50),详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合格率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93.2±25.8)mg/L、(39.5±3.9)g/L,高于对照组的(171.6±20.2)mg/L、(33.2±3.5)g/L,详见表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

2.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腹痛、感染、恶心呕吐、腹泻。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腹痛7例、感染5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9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发生腹痛1例、感染1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2例。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50.0%,详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肠肿瘤在肿瘤科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导致很多患者在疾病的晚期状态才确诊为胃肠肿瘤[3],耽误了治疗的时间,并对营养状态造成了较大影响,使得死亡率升高[4]。

导致胃肠肿瘤患者产生营养不良、营养状况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因素、病理因素、医源性因素等[5]。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使用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合格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使用开腹手术的患者。究其原因,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会对胃肠肿瘤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创伤,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功能。而腹腔镜手术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6],在治疗胃肠肿瘤患者时使用腹腔镜手术,能够降低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恢复速度[7]。因此,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其营养状况合格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使用开腹手术的患者[8-9]。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观察患者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10],但由于具有其较长的半衰期等问题,因此无法通过血清白蛋白水平观察到患者的具体营养状态变化情况,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加入对患者前白蛋白水平的观察[11],前白蛋白具较短的有半衰期,能够显著的反应出肿瘤患者体内的具体蛋白质变化水平[12]。在本文上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得到了更高程度的改善。这说明腹腔镜手术在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其营养不良的情况[13-14]。同时,腹腔镜手术可以细致分离病灶相关的组织结构,在病灶切除的同时可以止血,气腹建立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减少小血管的出血量[15]。因此,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治疗胃肠肿瘤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合格率,并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合格率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