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巨大肿块定位、定性诊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17 03:48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供血肿块螺旋

黄 艳

郑州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腹腔内脏器众多,包括内分泌系统、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外周神经所属的器官发生肿瘤,实施CT断面图像难以判定肿块位置和来源,且肿瘤向外生长可与多个脏器存在空间关系,对此还需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1],其更助于临床判定,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弥补传统CT断面图像不足之处,具有薄层扫描、大范围扫描、快速扫描等优势,通过三维图像建立,能够减少呼吸伪影的干扰,提高空间分辨率,对肿瘤及周围血管关系做出正确评估,能够清晰、准确的观察肿瘤和周围血管图,提高图像质量[2~3]。而本文将疑似腹部巨大肿块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154例;在2017年5月16日至2018年5月16日期间收治),并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具体可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154例疑似腹部巨大肿块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7年5月16日至2018年5月16日期间收治。患者男性89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56.85±2.18)岁,肿块直径(4.19±1.58)cm。入选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2)患者存在腹部坠痛感、腹痛、包块。

1.2方法 检查方法:本次使用的CT扫描仪为PHILIPS BRILIANCE 16排型号,检查时,各参数范围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slice;螺距:0.938;准直:0.75mm。扫描范围:膈肌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常规进行曲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任何平面重建后,仅肘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优维显370mg/ml),注射速率为4ml/sec,在注射开始后的25秒进行动脉期扫描,70秒进行静脉期扫描,180秒进行延迟期CT容积扫描。

CT后处理方法:运用RELEASE V4.0.2.145 CT后处理软件,在工作站重建盆腔动脉血管影响和腹部动脉血管影响,并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1.3观察指标 分析CT对腹部肿块定位诊断正确率。

分析CT在肿瘤供血动脉显示定性情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4例疑似腹部巨大肿块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有140例,38例为恶性肿瘤,102例为良性肿瘤。

140确诊患者,其中25例为肝癌,13例为肾癌,47例为肠道来源肿瘤,35例为生殖系统来源肿瘤,20例为肾平滑肌脂肪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正确率为96.43%(135/140)。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CT对腹部肿块定位诊断正确率

良性主要表现为0支或单支管径正常;恶性主要表现为单支异常增粗或2支动脉供血。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CT在肿瘤供血动脉显示定性情况

注:0支代表肿瘤未显示动脉供血。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92.86%,漏诊率为3.57%,误诊率为7.14%。如表3所示:

表3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腹部包含了人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系统。腹部肿块可分为良恶性,在临床较为常见,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周围脏器受到一定侵袭,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尽早对肿块进行快速诊断、全面评估,还需加强影像学检查[4~5]。

CT诊断属于目前常用的一项检测方式,包含了CT血管成像扫描和CT平扫技术,传统平扫技术受自身扫描速度限制影响,虽可显示病灶范围和特点,但无法准确定位肿块位置[6],且无法全面反映肿块周边血流情况。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清晰反映肿块和周围血管图,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准确反映肿块和邻近结构的关系,促使微小病灶密度和周围细小血管变化清晰显示[7~8]。从定性角度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为邻近结构关系提供较多信息,本次研究中,良性肿块主要表现为0支或单支管径正常;恶性肿块主要表现为单支异常增粗或2支动脉供血,由此说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盆腔和肿块关系,通过后期处理技术,重建腹部大血管和其分支情况,从而提高准确率,判断肿瘤来源、性质,具有图像可立体直观、快速便捷、无创、全方位显示病变和血管形态的优势[9~11]。从定位角度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准确率为96.43%,能够在显示病灶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同时,利用后处理技术,提供更多影像诊断信息,显示肿块供血动脉,分辨肿块初始来源[12~13],但由于肿瘤和盆腔各器官关系显示欠清,肿瘤定位不确切,在鉴别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性,对于此类患者,还需配合MRI或X线等影像技术,从而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帮助医师作出更准确、全面的判断[14]。孔凡磊等学者[15]在一文中,和我院相同,在诊断腹部肿瘤时,运用了CT诊断,结果表明CT利用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用于腹部巨大肿块患者诊断中,可反映微小密度变化,对肿块进行多角度扫描,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猜你喜欢
供血肿块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辣语
奇妙的螺旋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