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博Ⅲ优638 的 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

2019-05-21 03:24王威豪杨名通刘百龙韦善富曾吉珍黄桂荣熊昭志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稻作感光父本

王威豪 杨名通 刘百龙 韦善富 曾吉珍 黄桂荣 熊昭志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 530007;2 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南宁 530007;3 广西皓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宁 530007)

华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区,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一年可以种植2~3 季水稻。感温型品种晚季种植,由于前期温度高,发育加快,使生育期缩短,难以充分利用该地区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充足的光热资源,产量往往不高,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不明显。感光型杂交稻不育系博A、博ⅡA 及博ⅢA 等的选育成功和应用,通过选育组配感光型晚籼杂交稻组合,很好地解决了低温或寒露风等对杂交稻生长的影响,而且其生长发育进度受高温的促进作用较小,可保持相对长而稳定的生育期,水稻生长发育中后期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有利于提高稻作产量和稻米品质,特别是博ⅢA 的应用,更是将产量和品质结合起来,适应了人们对优质稻米品质的要求[1-3]。

博Ⅲ优638 正是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在人们对稻米消费要求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需求下培育出来的高产、广适、优质感光型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在广西及华南地区种植表现出高产、米质优、后期耐低温、适应性广等特点。近年在越南、缅甸进行试种示范,也表现出适应当地种植环境、高产、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在东盟国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对博Ⅲ优638 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并总结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在我国广西和东盟国家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恢复系R638 的选育过程及杂交稻博Ⅲ优638 的配组

2003-2005 年从国外热带地区引进的低世代材料中经系谱法选育出BK28。2006 年早造用BK28作母本、明恢63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同年晚造单株种植F1,以母本作对照,成熟选株混合收获。2007年早造单株种植F22200 株,重点选择株叶形态好、熟期适中、熟色好、穗大、结实率高的单株收种,以后各世代按照育种程序进行系谱法进行株选。2008-2010 年早晚6 造,将入选的8 个株系分别与博A、博ⅢA、特A 组配,成对种植进行优势鉴定,筛选强恢优势组合,最终发现与博ⅢA 组配编号为F2006-8的杂种表现突出,因其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品质优而入选,并对其成对父本T2006-8 进行优中选优。2011 年早造小面积制种,扩大父本T2006-8的繁殖;同年晚造在北流、博白、南宁、玉林等广西桂南稻作区种植杂种F1,进行多点小区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杂种F1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杂种F1表现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优、后期耐低温等特点,因此将恢复系定名为R9688。

2012 年利用R638 与博ⅢA 配组的博Ⅲ优638继续在广西的北流、博白、桂平、容县、灵山、大新、隆安、邕宁、武鸣、武宣等地进行品比和适应性试种示范,均表现比对照品种博优253(CK)增产。2013-2014 年推荐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试、生产试验,并于2015 年6 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5025 号。恢复系R638 及博Ⅲ优638 的选育过程见图1。博Ⅲ优638 近2 年在东盟国家试种示范表明:该品种在缅甸可以在雨季种植,在越南可以作为晚季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高产、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1 博Ⅲ优638 的选育过程

2 品种表现

2.1 产量表现 据2013 年广西晚造桂南稻作区感光组结果,该品种6 个试点每hm2平均产量7681.5kg,比对照博优253 增产5.82%,差异达显著水平;2014 年晚造续试,5 个试点平均产量7716.0kg,比对照博优253 增产5.85%,差异达显著水平;2 年区试平均产量7698.8kg,增产点比例100.0%,比对照博优253 增产5.84%。2014 年晚造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7987.1kg,比对照博优253 增产7.10%。

该品种2 年区域试验和1 年生产试验的产量水平均比对照博优253 显著增产,且产量变幅小,说明博Ⅲ优638 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2016 年晚造在广西南宁五塘镇进行展示示范2hm2,每hm2平 均 产 量 达7629.0kg,比 对 照 博优253 增产5.25%。2017-2018 年在广西桂南稻作区的北流、博白、桂平、容县、灵山、大新、隆安、邕宁、武鸣、武宣等地示范推广,每hm2平均产量7650.0~8250.0kg,比对照博优253 增产4.5%~6.5%,表现为熟期适中、产量高、适应性强、米质较优、后期抗寒性强。

2.2 生育期表现 博Ⅲ优638 属感光型三系杂交稻,可以在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晚造种植,也可以在国内华南稻作区晚造经引种后种植。2013 年参加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17.7d,比对照博优253 迟熟0.7d;2014 年续试,全生育期117.2d,比对照博优253 迟熟0.6d;2 年区域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17.5d,比对照博优253 长0.7d。2014 年参加生产试验,全生育期120~122d,平均121.3d,平均比对照博优253迟熟0.8d。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博Ⅲ优638 的生育期表现稳定。

2.3 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田间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分蘖力强,叶片淡绿色,叶型直立,剑叶稍长偏宽,叶鞘紫色,颖壳、颖尖秆黄色,无芒,谷粒长8.6mm,长宽比2.9。经室内考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219.0 万穗/hm2,株高118.5cm,主茎叶片总数15~16 叶,穗长23.7cm,每穗总粒数177.0 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5.5g。

2.4 品质表现 2013 年晚稻,经广西区域试验组织单位统一取样,并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5.0%,粒长6.3mm,长宽比2.7,垩白米率28%,垩白度3.3%,透明度1 级,碱消值4.1 级,胶稠度73mm,直链淀粉含量16.0%,蛋白质含量11.3%,除垩白米率和垩白度2 项指标外,其他均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 级以上,综合评价博Ⅲ优638 的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 级,米质优。

2.5 抗病性表现 2013-2014 年参加广西区域试验期间,经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苗叶瘟5 级,穗瘟损失率7.4%~22.83%,损失率最高级5~7 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0~6.0;白叶枯病Ⅳ型5~7 级,Ⅴ型5~9 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2013-2014 年参加区域试验期间,对各试点的田间进行抗稻瘟病的调查,表现为轻发生或未发生稻瘟病。2014-2018 年在各稻作区的推广种植过程中未见有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田间抗病性表现良好。

3 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选种催芽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易于排灌的田块作秧田。播前1 周每hm2秧田用腐熟农家肥1.5 万~2.25 万kg 均匀撒施,或用复合肥225~300kg 均匀撒施作为秧田底肥。选用合格优质种子,并去杂、除秕精选种子。用强氯精溶液浸种催芽,以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催芽时调好水分,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则,培育短根壮芽。

3.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该品种属于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栽培上要求适时提早播种,在广西桂南稻区应安排在6 月底至7 月上旬播种,以保证抽穗灌浆期避过寒露风的影响。播种时宜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每hm2用种量为18~27kg。秧苗在1 叶1 心至2 叶1 心期可通过喷施多效唑促分蘖;秧在3 叶1 心期追施1 次促蘖肥,促多蘖壮蘖;移栽前3~5d,视秧苗生长情况适当施用尿素45~75kg/hm2作送嫁肥。秧苗期间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对飞虱的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3.3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秧龄控制在15~20d进行大田移栽,每hm2插(抛)秧30 万~37.5 万蔸,每蔸插2~3 粒谷苗,秧苗叶龄3.5~4.5 叶开始抛栽,5.0~5.5 叶开始插秧,插足基本苗,增加主茎成穗率,确保高产。

3.4 科学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酌施穗肥,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每hm2用腐熟农家肥7500~1.2 万kg 均匀施撒作基肥,提前耙沤;追肥要求氮、磷、钾(1.0∶0.4∶1.0)合理搭配施用,施纯氮150~195kg;中期晒田复水后,可适施穗粒肥,后期可看苗情施壮尾肥,也可喷施叶面肥,提高结 实率。水分管理方面按“浅水移栽,寸水回青,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交替”进行。前期浅水移栽促分蘖,在插(抛)秧后保持3d 深3~5cm 的浅水层护苗返青;移栽后6~8d 开始薄水灌溉促进早期分蘖的发生;移栽后20~25d 总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左右,即可排水露(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灌浆期干干湿湿到成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早衰影响最终结实率和充实度。

3.5 综合防治病虫鼠害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病虫害防治指导原则,结合当地植保部门和农业推广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重点做好“三虫三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矮缩病、纹枯病)的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20%氯虫苯甲酰胺、5%阿维菌素等农药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用50%唏啶虫胺、50%吡蚜酮等农药防治稻飞虱;用75%三环唑、40%稻瘟灵等防治稻瘟病;在分蘖高峰期和始穗期用5%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要密切注意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同时注意灭鼠,确保高产。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亲本播插期安排 在南宁地区早造制种,第1 期父本2 月下旬至3 月初播种,母本与第1 期父本叶龄差7.0~7.5 叶,父本分2 期播种,1 期和2 期父本叶差1.5~2.0 叶,第1 期父本7.0~7.5 叶时播母本;晚造制种,于7 月上旬播种,父母本播错期为13~16d,2 期父本相差5d,第1 期父本播后13~16d播母本。

4.2 合理密植 当父本秧苗5.5~6.0 叶时可进行移栽,父母本行比以2∶10~12 为宜,适当增加母本的插植密度,插植规格为12.0cm×13.0cm,每穴插2~3 粒谷秧,父本疏插匀植,插植规格为16.7cm×23.3cm,每穴插1~2 粒谷秧。

4.3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博Ⅲ优638 父母本对“九二○”较敏感,分3 次进行喷施。在母本见穗达15%左右时,以60~90g/hm2的施用量进行第1次喷施,父母本同喷;第2 天进行第2 次喷施,施用量与第1 次相同,父母本同喷;第3 天对父本单独喷施1 次,施用量为30g/hm2,以确保父本穗层比母本穗层高15~20cm ,有利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4.4 人工赶粉辅助授粉 在抽穗扬花期,采取人工赶粉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晴天父本10:00始花,11:30 进入开花高峰,花期6~9d;母本开颖时间为10:00-12:30,阴凉或者其他不良天气,父母本扬花开颖时间相应延迟。每天赶粉3~4 次,连续辅助赶粉5~8d。

4.5 病虫害防治 在整个制种过程中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特别注意做好稻瘟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4.6 严格除杂,及时收获 为保证杂交种子纯度,秧苗期就要开始进行除杂工作,在抽穗扬花期、黄熟期和收获前都要进行严格、及时、彻底地除杂去 劣[4]。成熟期及时收割,单收、单打、单晒、单贮,防止机械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稻作感光父本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擦亮稻作(那)文化品牌 弘扬稻作(那)民族精神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稻作文化的生态史
感光食物晚上吃